如今的年味儿在哪里
文/夏云河
今年春节,我所栖息的县城彻底禁鞭,有人说,少了鞭炮声的春节更没年味儿了。我觉得并不是年味儿不浓,而是人们总喜欢回味过去的美好而忽略眼前的幸福使然。
其实,我辈何其有幸,赶上了这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新时代自有新时代的年味儿。
年味儿在丰富多彩的“春晚”里。节日期间,除央视春晚外,无数网络平台、微信群和朋友圈,晒出的单位、团体、论坛、同学会、村委会以及家庭自办的春晚,其形式不拘一格,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特别是在平时文化娱乐生活比较贫乏的农村,归来的游子,把从外面带回的时尚元素,结合本土文化风俗,自编自导,人人参与。打谷场、农家小院和家堂屋都是他们的舞台,地方小戏、山歌,流行歌曲,以及狮子锣鼓、采莲船、蚌壳精等民俗娱乐节自登台亮相,他们自娱自乐,自己当明星,把自信和节日的喜悦展现得淋漓尽致。
年味儿在路上。合家团圆过大年,是传统春节的一个最大特点。当代社会,人的流动性本来就很大,一到春运期间,车站、码头、机场更是熙熙攘攘,人山人海。归心似箭的人们,虽然争先恐后、拥挤不堪,但都是一脸的和善与理解,大家都不容易!
近年来,在这支堪称世界上最大的临时人口流动的大军中,异军突起的是,拖家带口、自驾小汽车、摩托车返乡形成的车队,浩浩荡荡地奔向魂牵梦绕的家。
据了解,春节期间,罗田县回乡小车有几千辆,且大部分在县城。打工一族,一年到头在外打拼,回到家睡个好觉,放松一下,潇洒一回,或者在亲友面前显摆一下也正常。上街购物,走亲访友,出门游玩,没有几步路,都带“坐驾”前往。
于是,县城堵了,乡镇堵了。尽管城区道路一扩再扩,大桥修了一座又一座,春节还临时设立了单行线,但仍是堵,把满街的交警都累得够呛。有时,步行只需十分钟,开车去好几个钟头才能回来,虽埋怨几句,但下回照开不误。
年味儿在街上。过了小年,城区就红火、热闹起来,玲琅满目的商品都摆到了街边、路旁,喇叭里反复播放着广告和音乐;不少商场搭起了舞台请艺人促销;一些夕阳红表演队扮上过去玩龙灯时的大头娃娃、蚌壳精、猪八戒等形象游街打广告;时不时还有从外地来的行乞者,两三个一伙,扮成狮子挨个儿来到商家门口讨利是,一边敲锣打鼓,一边反复说唱着那几句祝辞,在老板打赏一两块零钱后戛然而止,去赶下家。
记得几十年前打年货,每家每户无非买点烟酒糖果、红枣、海带之类,再加几挂鞭炮,那时也没有什么包装,一个菜篮或者一个纸箱就够了。如今人们好像超市的东西不要钱,大包小包往回搬。当然有些大商场为促销,鸡蛋还真不要钱或者卖半价。
腊月二十四,老桥头新黄商,由于促销活动多,打折多,人挤人、车挨车,塞断了街。还有许多的快递哥,穿上红马甲、骑着电动三轮车,奔忙在大街小巷,为宅男宅女和越来越多的网购者上门服务。
年味儿在桌上。餐桌,虽说如今的日子天天像过年,但春节期间,人来客往,桌上的酒菜更要丰富,深怕不摆出一大桌子,显示不出自家的实力和热情大方。想来也怪,小时候物资匮乏,嘴馋,拜年时见了人家的好东西,想吃又必须“谦礼”,只能象征性吃一点儿,主人还要留着款待下拨儿客人哩;现在生活富了,不必“谦礼”,胃口却差了,主人总想让客人把餐桌上的酒菜包括茶几上摆满的水果点心多消灭一些,因为吃不完的直接成了垃圾。浪费,总是伴着奢侈,人们为了爱面子,且把环保理念搁一边。
供桌。城里人,老家多数在乡下。既然列祖列宗地下有灵,家在哪里都能供奉。腊月二十四接祖宗进门,除夕“还福”(吃年饭),正月十五元宵节把祖宗送走,这几个环节都要供奉。点香燃烛,瞌头许愿,祭奠先人,启发后世。我姐姐说父亲生前喜欢吃水果,但他节约贯了,总是自己忍着留给我们吃,故她家在供桌上放了些新鲜水果。我记得妈妈老来爱吃黑芝麻糖,我在祭祀时摆上一盘孝感麻糖,不准放鞭炮,我就放点音乐或老辈人爱听的戏曲。
年味儿在网上。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那些春节期间坚守工作岗位,或有其他原因回不了家的,可以在互联网上与亲人团聚,真的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网上拜年,恭贺新春,短信微信,视频对话,途径殊多。可以发挥无穷的想象力,制作各种段子、图片和音频视频,互相发送或者大范围分享;亲友之间用微信发红包,瞬间到账,比手递手接过红包揣进兜里快多了;微信群里拼手气抢红包,更是热热闹闹、妙趣横生,你方唱罢我登场……当然网上的游戏,也掠夺了小孩儿们的许多传统童趣,牵扯了年轻人的许多精力。
还要特别赞扬的是,由于政府加大了打击力度,公民提高了防骗意识,春节期间,网上诈骗的曝光率是越来越少了,也许骗子过大年也要消停几天吧。
说到底,年味儿就在人们的心里。每个人的生活状况不同,心境不同,对年味儿的理解和感受自然不同。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如今的年味儿具有更加丰富的色彩和时代特征,即使人们对曾经向往的富裕生活出现了审美疲劳,甚至熟视无睹,但我对新时期年味儿作一次忠实的记录,或许,若干年以后,这又会成为人们的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