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贵州省委党校教授 黄亦君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的历史即是疾病的历史”,人类从诞生以来就一直在与瘟疫、疾病作严酷斗争。如何对瘟疫进行有效防控,一直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2019年底,一场令人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开始肆虐中国大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面临着重大挑战。疫情防控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是检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试金石,我们要变压力为动力、变危机为契机,努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疫情防控是检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试金石
对疫情的防控是党的领导能力的试金石。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有效应对疫情作为头等大事,时刻关注形势变化,及时作出正确决策部署,确保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推进。从成立党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到派出针对疫情严重地区的指导组,再到各地成立“一把手”挂帅的领导小组,全国由上而下,形成了层层动员、周密部署、严格落实的疫情防控格局。各级党组织战斗在疫情第一线、冲锋在第一线、拼搏在第一线,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患难,与广大人民群众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共同抗疫。引人注目的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武汉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继续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头等大事和最重要的工作,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坚决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这极大地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了广大人民群众战胜疫情、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与决心。加强中央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体现了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展现了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
对疫情的防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试金石。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特别是在应对重大危机、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面前更是具有巨大的制度优越性。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快速、及时、科学、高效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彰显,10天建成可容纳1000张病床的火神山医院、12天建成可容纳1500张床位的雷神山医院、组织动员346支医疗队4260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等等。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再次彰显,全党全国全体人民群众万众一心,戮力奋进,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之中。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打赢这场没有硝烟但却凶险无比的疫情斗争的重要制度保障,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应对风险、化解危机、破解难题上的制度体现。
以疫情防控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有独特优势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同时,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上需要下更大气力。人到半山不停步,船到中流当奋楫。我们应以这一次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作为契机,大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要大力提升应对危机的能力。危机是无处不在的。但面对危机不应该气馁,而应该大力保持镇定、沉着思考,极力改变,尽力提升。从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过程来看,不管是在政策制定、制度设置上,还是在具体的操作层面比如公共卫生防疫系统、物资供应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这说明,我们距离有效应对重大公共突发性危机上尚有一定差距。这就需要我们对国家治理能力保持清醒的认识,不盲目乐观、不封闭自守,而是从中汲取经验与教训,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向更高层面发展。
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法治建设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上新台阶的重要抓手。疫情发生以来,出现了不少因为律法缺失而导致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也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而《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的公布,全面禁止食用陆生野生动物,正是对于民众的回应。当然,除此之外,针对哄抬物价、暴力伤医等行为,多部门还联合出台了《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未来一段时间,我们仍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思考,需要补齐哪些法律短板、如何进一步发挥法治作用。正所谓依法战“疫”只争朝夕。只有让法治力量成为应对疫情的免疫力,让法治成为疫情防控的重要保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才能迈上一个新台阶。
要大力加强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事实证明,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要极力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进而将科研成功转化为科技硬实力,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大力提升创造一个新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