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研究】
作者:胡敏强,许小东(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京师大基地副研究员)
建设“双一流”高校,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部署。而建设“一流”高校,理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在坚守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对标国内外高校的最高水平,体现为综合办学实力上的一流水平、核心竞争力上的一流水准,而绝不是简简单单的、某一项局部工作的一流。这也意味着,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同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一样,努力以自身的适应时代要求的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引领高校一流人才的培养。这既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迫切要求。
一流人才培养必须包括思想政治工作
一流人才是站在学科或专业最高平台、具备最好研究或动手能力、具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志向和勇气。换句话说,我们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华梦,就必须通过加强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青年立德树人、成人成才,才有可能真正做到“青年智则中国智,青年强则中国强”。没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没有远大的人生理想,即使掌握了一流学术或专业知识,也不可能发挥应该发挥的作用。所以高校同时着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培养一流人才的题中应有之义。这既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兴旺发达、永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光明图片
尤其需要重点关注的是,面对当今世界,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中也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需要应对和防范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比如,由美国政府发起的中美经贸摩擦,逼着中国人不得不丢掉幻想,警示我们只有通过团结奋斗和自力更生来加强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新时代大背景下,如何将更多的中国青年,培养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予以深刻回答的新时代课题。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培养适应新时代思想政治素质要求的一流人才。
高校的根本是人才培养。要把我国2800多万高校青年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除了抓好知识教育,更要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牢固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否则,我们培养的就不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是反对派和“掘墓人”。没有崇高理想和良好品质,知识掌握再多也无法成为优秀人才。因此,一流人才培养要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真正做到“聚人才、育人才、出人才”。
以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创新适应一流人才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在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形象比喻,为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
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00后。新时代思政工作,必须针对00后的特质,满足他们精神成长中对于“色、香、味”的需求,增强思政工作的实效。首先,要精心设计00后易于接受的活动载体,将先进文化和价值观念内隐于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之中,为青年学生呈上一道道色彩斑斓的“饕餮盛宴”,吸引学生的“视觉”,使其体悟到“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精彩;其次,要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倡导“真善美”的同时,也要引导00后理性辨识现实中的“假恶丑”,唤醒学生的“嗅觉”,做到“近其香而远其臭”;要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将思政工作中的理论话语、政治话语同00后的网络话语、生活话语、时尚话语相“调和”,促成“五味”融合,激活学生的“味觉”,使其“良久有回味,始觉甘如怡”。
思政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人”的发展需求,用改革创新的方式将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盐”调好拌匀,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提供充足而均衡的营养。
我们正处在最好的时代,拥有最好的发展条件,肩上扛着最重的责任。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有责任、有能力、更有信心不断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创新,引领高校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努力为党和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一流人才。
培养一流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有“短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照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工作要求,对照“双一流”建设的现实需求,要实现高校一流人才培养,必须克服一些短板和不足。
比如,在高校思政工作的系统性、协同性方面,一些高校思政工作目标定位和实施路径不够清晰,没有形成广大师生众所周知、易于接受的工作理念与模式,还缺少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过程性考核与目的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还没有形成。在思政工作的信息化、智慧化方面,一些高校信息化建设缺少问题思维、用户思维和系统思维,在资源共享、信息联动、数据研判等方面还存在与思政工作关联度不高等问题,无法实现信息技术辅助条件下的“精准思政”。在思政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方面,一些辅导员目前仍担任“消防员”“保姆”的角色,职业倦怠较为普遍,不甘心一辈子从事辅导员工作。有的一线思政课教师课时多、压力大,难以保证教学效果。一些专业教师和研究生导师没有正确认识自身职责,在立德树人和“课程思政”方面,还存在教书和育人“两张皮”现象。
要实现思政工作的科学、高效,必须查短板,补短板,只有克服这些工作中的短板,才能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齐头并进,这样既适应一流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需要,也适应一流人才培养需要。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24日 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