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新思政网>> 思政教学>> 正文

正气、底气、勇气: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

时间:2019-03-28 来源:光明网 作者: 摄影: 编辑: 上传:王启兵 阅读次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作者: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四川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导组专家 张小飞

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动员令,为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为一支肩负重大责任的教师队伍,思政课教师要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必须涵育自己的精神气质,才可能真正做到“理直气壮”,必须讲正气、有底气、有勇气,才能成为为人为学的表率,才能讲好思政课。

第一,在铸魂育人中讲正气。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思政课教师是实现这一保障的关键因素,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要用一身正气去影响学生,去感染学生。首先,用马克思主义光辉照亮学生前程。思政课教学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思政课教师要讲马列信马列,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学生成长。要讲出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味道,价值的味道,学术的味道,把政治性与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有机统一起来,让学生感知真理的甜味,价值的品味和学术的韵味。其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指引学生奋斗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只有教师坚定理想,才可能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信念,让理想信念成为学生精神上的“钙”,引导学生把个人奋斗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再次,用高尚人格赢得学生尊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有大视野才有大情怀,有“大先生”才有“大学生”。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有人格,才有吸引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有一身正气,才有一堂精彩;有高尚人格,才有率先垂范;有家国情怀,才有宽广胸襟。教师要用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用真理的力量去感召学生,用人格的魅力去赢得学生。

第二,在实现育人中有底气。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核心作用,始终把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问题放在根本地位。然而,现实中却有部分对思政课的弱化、淡化和边缘化现象,教师不敢理直气壮讲,学生不愿专心致志听,使思政课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大打折扣。要使思政课成为教师敢讲,学生喜欢听的“金课”,思政课教师一定要在课程育人的功能上有信心有底气,通过自己的信心去带动和影响学生。

第三,在改革创新中有勇气。思政课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课程,改革创新是思政课的永恒话题。首先,思政课教师要有超越自我的勇气。思政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课,其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外交、党的建设等方方面面,教师必须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将各类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思政课同时也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现实关照能力。总书记在讲话中要求思政课教师“视野要广,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思政课教师,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与素质,要有不断超越自我的勇气。其次,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习近平总书记讲到,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近年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主体地位不断巩固,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出现一些错误的观点,对思政课的思想引导功能构成了干扰。对此,思政课教师要敢于亮剑,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去回击,用透彻的学理分析去回应,建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再次,要有大胆探索的勇气。今天的思政课教学面对的是“千禧一代”,他们是在网络化和信息化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对知识的接收方式和对问题的理解方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思政课教师必须正视这种变化,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革命的机遇,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实践,在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上大胆创新,不断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政课教师要成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好老师,必须涵育正气、增强底气、拿出勇气,才能“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