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院长,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基地负责人兼首席专家 程美东
在当代中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大使命。当前如果从发展要求来看,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思政课教学肯定还存在不少需要提高的空间,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加以提高,但是不能因此就从整体上否认其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有调查显示,当代中国大学生对于我们国家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之所以有高度的认同,思政课教学在其中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对于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决不能因为时代的变化需要不断改革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就简单否认过去思政课教学的贡献,这不仅不符合事实,在实践中也很有危害。
仅以北京市为例。近年来,北京市高校的思政课就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其教学组织有力、规划科学、措施健全、效果显著,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一是精心指导各门思政课教学研究会的活动。在2008年四门本科生必修课就成立了教学研究会,定期不定期地举行各种活动,尤其是每年的暑期和寒假教学研讨会成为各个研究会的常规活动内容。每年举办思政课教学基本功比赛,不断推动思政课老师讲课水平的提高。二是建立各种平台来培养人才,发现和培养思政课教学骨干,壮大和优化思政课教学队伍。市教工委先后建立了数十个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延请一批思政课特聘教授、特聘教师,开展“北京高校理论名家大讲堂”“马列经典著作导读”等系列常规性活动。三是提高思政课教师待遇。市教育工委在思政课老师的科研、教学、工资等方面给予不少支持和帮助,这对于促进思政课老师积极性发挥、荣誉感增强具有重要作用。四是广大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得到了新的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思政课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教师要在科研上苦练内功。思政课的内容非常庞杂,远非专心于某一个专业的学习就可以胜任其教学任务。同时其内容又变化较快,这更加重了思政课教学的难度。一些老师很容易在内容上短期无法全面深刻把握的情况下,把主要精力用在了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上。教学方法的创新固然重要,但讲好思政课的根子在学术研究,没有学术研究的积淀,不可能把思政课讲好,很容易陷入平庸媚俗的圈套。二是要善于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思政课的教材内容基本是带有纲领性的基本原则,微言大义的内容居多,要讲好这些内容,必须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否则就会变成干巴巴的空洞说教。三是注意教学的针对性。一方面,要注意教学对象,既要考虑到文理科学生的差异,也要注意到不同年级学生的差异,还要考虑到各个学校学生的差异性。另一方面,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师一定要知道这些具体教学内容针对什么问题,为了达到什么目的而教学,不能无的放矢。四是教师要对于思政课抱有崇高的使命感,讲课要富有激情。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课程,从事本课程教学是党和国家交给思政课老师的神圣而艰巨的任务,思政课老师要有崇高的使命感才可能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