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978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3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经济实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当前,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在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完成“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需要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之路。
“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
从国内形势来看,“十一五”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克服重重困难,保持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与此同时,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比如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等等。“十二五”时期,我们应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这些阶段性新特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从国际形势来看,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我国传统“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经济发展方式受到严峻挑战,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出口大幅回落,过于依赖外需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持续,经济增长不可能继续由大规模的劳动力和资源投入来带动,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扩大内需刻不容缓。“十二五”时期,我们应以更广阔的视野,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完成“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关键在于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与传统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密切相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应切实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兼顾当前和长远,处理好速度和效益、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能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来解决。应认真打好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战”,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应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加快建立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重点做好创业就业、扶贫帮困和农民增收等工作,不断增加群众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和公益性就业岗位,加大对被征地农民、低保困难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帮扶;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认真落实低保制度,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努力实现应保尽保,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
(执笔:肖国安 黄守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