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新思政网>> 网络思政>> 正文

“国学热”再引争议人大代表彭富春等反对盲目热衷

时间:2011-03-14 来源:人民网 作者:sizheng 摄影: 编辑: 上传: 阅读次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正在举行的全国“两会”上,来自湖北的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教授彭富春的一份提案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他认为,现阶段国内对国学的盲目热衷已经影响了中国教育的健康发展,国学教育应该提倡,但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他建议,国学教育应和现代科学民主的公民教育相适应。围绕这份提案,记者采访了部分代表、委员及相关专家。

精神寻根引起国学热

  在政府、大学、社会以及媒体的推动下,目前国学教育异常火热,人们不禁要问,国学火热的原因何在?

  对此,彭富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原因主要在于随着中国的崛起,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经济层面的追求增多,而对精神层面的追求减少,导致在精神领域出现了一些缺失,所以需要用国学来弥补,来寻找传统文化传承的价值观念和情感的支持,这是一种精神寻根的需求。彭富春认为,在国学热潮背后有很多东西值得肯定,只是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当前的很多国学教育缺乏理性,对待传统文化不是批判地继承,而是全盘接受,包括很多违反科学知识、现代民主和公平原则的内容,这对成长中的儿童很不利。”谈到这一点,彭富春不无担忧地说。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们的自信心不断增强,甚至变得有些盲目,在这一背景下引发了国学潮,本意是要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但是在当前信心有些盲目的情况下,国学教育是否合适,我持怀疑态度。”全国人大代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十二所研究员马国富对国学教育引发的热潮给出了这样的分析。

国学不能被通俗读物取代

  国学教育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三字经》和《弟子规》这类读物究竟算不算国学?

  彭富春认为,国学包含很多伟大的思想,但由于历史的局限,也存在许多谬误。有些知识甚至是违背现代科学常识的。他举例说,《弟子规》中提倡孝道,“亲有疾,药先尝”,古人为父母品尝药的温度或者药效,表达孝心,无可厚非,但是现在不适合用这样一个例子来启发现代小孩的孝心,完全可以通过现在的医疗知识去教育孩子如何去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他强调,对于这些知识,如果不加区分完全灌输给孩子,将对孩子的启蒙造成很大的危害,这类书籍可以让孩子读一些,了解一些,但不能全盘照搬。彭富春强调,国学不能被《三字经》、《弟子规》这类通俗读物所取代。

  对此,马国富和全国人大代表、中航工业汽车公司总经理罗群辉均表示支持。马国富认为,目前很多学校要求学生全文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等书,这些书中很多内容缺乏科学性,也不符合时代要求,这对儿童的成长非常不利。“我比较支持彭富春代表的建议,《三字经》、《弟子规》可以学习,也可以了解,但是对于其中不适合现代需求的内容,我们要能够以批判、科学的眼光看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罗群辉如是说。

正确引导国学教育发展

  那么,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彭富春建议由政府出面,编著适合中小学生乃至大学生的传统经典读本,将民间的无序行为变为有政府引导的有序行为。在教材的编写上,彭富春认为,内容选择要全面、科学、传承、创新,非科学、非民主的内容不能要。这与罗群辉的观点不谋而合,罗群辉认为,国学包含广博的内容,国学素质的培养需要慢慢积累,需要我们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考虑问题,对孩子加以正确的引导,传达文本的本意和精神,最终将国学全面发扬光大。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袁济喜虽然对彭富春的提法有不同看法,但对于国学潮中过分商业化,以及将国学内涵和外延无限扩大化的做法,也提出了尖锐批评。他说,我们一定要制止这种风气,为国学教育营造一片纯净的天地。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