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就是民族化、时代化和大众化过程
人民网北京12月8日电 (记者赵晶) 今天上午,由中央党校中国马克思主义基金会举办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2009”在京开幕。中国社科院常务副院长、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理事长王伟光向开幕式提交了书面致词和开题报告。
王伟光指出,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一定要把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与中国特殊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具体的特殊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中国所处世情的特殊性和中国人民群众的特殊性,这就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问题。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过程,就是在实践中深刻认识中国国情、认识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适合我们自己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必须正确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准确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科学把握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地回答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系列实际问题。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证明,只有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新的实际为中心,在实践中不断回答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形成新结论,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要注重中华民族的特殊性,要研究民族的现实需要,继承民族的优秀文化,创造民族的特殊形式,形成民族的特色风格,马克思主义的中华民族特殊形式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民族特点。只有同中国具体民族特性相结合,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才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过程,就是在实践中深刻认识世情,正确把握时代特征的过程。任何理论体系都是时代精神的产物。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代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准确地把握和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理论和实践推向前进。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回答和解决时代所面临的历史性课题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只有把握时代问题,认清世情,才能确定党和人民所处的时代地位和历史方位,才能把握中国发展的时代命脉和历史趋势,才能回答中国向何处去、中国通过什么样途径走在时代潮流前列的问题。今天,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科学判断时代条件和世界发展趋势,认真吸取世界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先进文明,带领中国人民紧跟时代前进潮流,成功地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是武装群众、掌握群众,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并转化为巨大物质力量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具有代表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理论品质,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人民大众相结合,为人民大众所理解。理论一旦掌握群众,就能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巨大的能动的物质力量。任何正确的理论,必须说服群众、掌握群众,与人民群众相结合,为人民所接受,由人民群众创造和发展。否则,再好的理论,只要离开人民群众,脱离群众,都是一事无成。理论的巨大成就,来源于其必须走大众化的发展道路,必须与人民群众的实际运动相结合。毛泽东曾指出:“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一定要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掌握群众,为群众所接受,这就要走大众化的道路。要大众化,就必须通俗化,让群众看得懂、用得上。要运用通俗易懂、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传播马克思主义,使理论从理论家的书本上、从思想家的书斋中解放出来,真正掌握群众,转变为广大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同时,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厚源泉和基础,人民群众是理论的真正创造者和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