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新思政网>> 队伍建设>> 正文

“师德建设工作案例大家谈”获奖征文:为人师表,以德为先——师德学习浅见

时间:2014-01-07 来源: 作者: 摄影: 编辑: 上传:llk 阅读次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生工学院 贾红华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播撒知识的种子,传递文明的火炬。早在唐朝,韩愈在那篇著名论说文《师说》开篇写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一句简单精辟的话,把老师的职责、本质与作用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诠释与概括,从中也可以看出,“传道”是教师一个重要使命,其直观解释为“传授、教育道德观念”,也即当下的“思想教育”。“传道”可以说是基础教育,要求学生以德为先,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将不可能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由于传道是教师的本质使命,就要求教师本身具有很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准,才能以高尚的人格鼓舞人,教育人,从而更好的履行其职责。俗话说,言传身教,其实在实践中,人们早就发现身教更甚于与言传。所谓“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为师之道,端品为先。诚然,教师虽非如圣人般要做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但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故对其个人品德的要求也更高、更严格。汉代扬雄说过,“师者,人之模范也”。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则提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一评价教师的基本准则。教师要在品德方面为学生做好榜样,要知道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现代心理学研究也发现,模仿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行为,而榜样则是模仿行为发生的关键。榜样有着内在的感染、激励、号召、启迪、警醒等作用,是学生形成完善品德、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正所谓“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当前由于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上的各种现象已或多或少对学校产生了一定影响,出现了一些玷污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案例,导致教师职业声望明显下降。正因为如此,师德修养更加是每个教师的必修功课,进而重塑教师形象。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有了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应该成为所有教师的师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为师之道,有教无类。自孔子在2000多年前提出“有教无类”,打破了教育此前一直是贵族阶层的特有权利,从而推倒了社会阶层固化的藩篱,为广大人民开放了一扇通往理想大门的窗口。当我们选择教师作为职业的那一刻起,就必须以一种平等心态对待每个学生,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每个学生,让他们都享有同等权利,并给与充分的尊重,这就要求教师能做到“泛爱众”、“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孟子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时刻保持一片爱心,给每个学生充分的关爱,教师也才能受到学生的充分尊重。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为师之道,因材施教。俗话说,好笋出好竹,好师出好徒。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学生好比音符,教师就要像优秀的音乐家一样能使每个音符发出悦耳的旋律,这更是考验教师修为的重要指针。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个人思想修为,理性接受个体差异是一切事物的本质,严肃认真对待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就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每个学生,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培养使之成为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车、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学生”。

为师之道,甘为人梯。一个成功的教师,不仅自己要成功,更要培养出了大量卓越的学生。是否培养出了更多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应始终作为教师是否认真履行自身职责的最重要的指标。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重要引路人,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心态,做一个勤勤恳恳的园丁。自我们成为一名教师起,就要有默默奉献,甘化春泥的心理准备。只要把学生的成功看作是一种无尚的光荣,时刻准备和期望体验那种成功的喜悦,那我们就能一直保持平和的心态,以为社会培育英才为义不容辞之责任,无怨无悔。

有人说,“德才兼备的人是精品,有德无才的人是次品,有才无德的人是危险品,无德无才的人是废品”。高等学校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机构,怎样使自己培养的人才与市场接轨,不至于使毕业生成为“滞销产品”、“危险品”,甚至“废品”,必须长期重视和加强德育教育。教师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育工作的直接践行者,则更需要不断修身,提高个人品德素养和职业操守。只有先正其身,方能润物无声。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