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院 吴超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先贤创造璀璨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亦留下无数尚德佳话,启人心智育人心德。所谓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是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恪守的道德和行为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情操和品质。正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所强调的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纳才原则,师德的建设对我们这样以“明德厚学,沉毅笃行”为校训、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推动协同创新、促进国家经济与文化发展为己任的百年学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对师德的感悟,来自于大学时候的班主任。我们宿舍一位不怎么合群的同学被另一个室友举报偷拿了其50元钱,于是我们宿舍全体成员被叫到老师办公室。班主任的目光一一扫过我们,那位同学始终沉默, 当班主任的眼神与她碰撞的瞬间,一丝复杂的表情掠过她的脸颊,她始终沉默。我想,如果班主任正面的问她,她会不会从此被孤立、从此被伤害自尊的感觉所笼罩。于是班主任说:如果真的是本宿舍或者本班同学,她一定是遇到了困难,无论哪方面;我们要相信,那只是一念之差,我们要给这位同学思考的时间。听了这番话,我也跟着松了口气。那会正值英语四级考试前夕,也许是因为大伙总会有意无意地对她投去异样眼光,那位同学情绪很低落,也从不参加班里的晚自习了。 后来听说她希望班主任能将其调换到其他宿舍去,可是班主任并没有选择这么做,反而在学生宿舍中组织了一个叫“英语天天见”的晚自习小组。由于那位同学一向和其他人也聊不了几句, 开始大家都觉得很尴尬, 令人意外的是她把自己从校外辅导班那里学来的方法,窍门,笔记等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我们,时不时地还谈古论今,笑话连篇,以致渐渐的大家开始有些喜欢和钦佩她的幽默和博学。一个月后,我们成为班级里唯一全员得到优秀的宿舍,大伙也收到一条短信,很简单的几个字:我错了,谢谢你们!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件事让我体会到,师德是根植于朴实的,细腻的日常生活中。那位同学表面的叛逆让人觉得她不易相处,掩盖了她的善良与上进;而她的一念之差,让大家质疑了她的所有品格。假若当时班主任选择很简单地给她换了宿舍,也许我们一直都会对她带有负面印象,也许她会自暴自弃的蹉跎很久。那么现在的她还会不会有如此从容、如从自信、如此让人欣慰的笑容。教育的根本是引导人们的本性并去糟取精,增进其知识和技能,提高其思想品德的过程。师德未必会有多么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也非机械简单的完成各种指标,它的高尚却是表现在课堂、在课下,春风化雨温暖学生的心灵。师德应体现在为师者当先为己师,主动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理解他们各种行为的内在原因;心怀将学生当作自己孩子般视如己出的大爱;在平凡的每一天中坚持和付出,润物无声,能够不教而教引领学生健康的成长;一个散发着人格魅力的老师,将会对他的学生带来终生受益的影响。
“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习近平主席在给广大教师的信中如是号召我们。为了能够正确引领学生的成长,首先就要把握好自己的方向,抓好个人的学习和修养,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是学习书面材料,还要在今后实际教研工作中身体力行去历练,去提高自己的师德素养。我认为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第一.以身作则,以德服人。勤走访,细观察,善倾听,经常陪伴在学生的课里课外,从而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点点滴滴。刚刚离开家门的年轻学子,需要更多的耐心,理解和关爱。
第二.“德”问题绝不马虎。当有学生因一念之差而误入歧途时,必须第一时间给与提醒,让其清醒地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另一方面,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鼓励同学间的坦诚和宽容精神,并给与其机会和时间去自发地改正改善,从而重新赢得信任。
第三.重视“才”的培养。通过有效且有趣味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的提高文化成绩,专业技能和运用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能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实现学生自己的职业理想,并且有助于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第四.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校友送我情”。 作为过来人,我们应该让学生们明白大学同窗友谊的弥足珍贵,从而能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人生若白驹过隙,又有几个能够四年朝夕相处的小伙伴呢?
第五.“静坐常思己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要按照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每日三省吾身, 不断突破自我,优化教育方法,努力成为学生们的“最可爱的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的勤劳朴素将散播下一份“宁静”,它也许就像花边蝴蝶煽动的那一下翅膀,在岁月中的某一时刻彻底改变了花朵的整个生活天气,鲜艳绽放。这,就是我的师德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