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目中的“妈妈教授”
———记校第四届“师德楷模”刘晓勤教授
“教育教学方面刘老师获得的荣誉称号数不胜数,而在我眼里,刘老师更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她不仅是指导我完成论文的好老师,更是一位关心我、照顾我的好妈妈。”回忆起与刘晓勤导师相处的点点滴滴,在刘老师手下读完硕士、现在又在读刘老师博士的李田田同学至今还非常感激。
走进四楼的教授工作室,一尘不染的环境、摆放有序的书桌,令人联想起主人的严谨、敬业;墙上挂的与自己学生的亲密合影,让人感受到主人的和蔼可亲———这一工作室的主人,就是我校的第四届“师德楷模”、化工学院的刘晓勤教授。
在化工楼四楼的实验室,笔者遇到了刘教授的几位学生,谈起他们的导师,他们一口一个“刘妈妈”,将他们与“刘妈妈”相处的一幕幕往事向笔者娓娓道来。
一个“科研菜鸟”的华丽转身“早在2012年,我还在大二时,报名参加了学校的‘本科生科技论坛’活动,并有幸进入刘老师课题组。当时,我觉得科研与我距离很远,加上住宿不便,而且思想上也不是很重视,仅仅认为这是一次长见识的活动罢了。在这种状态下,我的工作进展缓慢,几次和刘老师讨论课题都没干活。”2014级硕博连读的王同学告诉我们。
“看着我整天无所事事的‘混混’模样,刘老师并没有一下子就斥责我,而是悉心了解我的情况,并为我解决实际困难,四处联系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帮我解决了住宿问题,让我安心开展科研。作为一个仅仅是在实验室学习的普通本科生,刘老师如此的关心帮助,让我受宠若惊。这并不仅仅是帮我解决了住宿那么简单,更是给了我精神上的巨大激励。”王同学至今仍很感动。
“在之后的时间里,刘老师在课题把握、实验操作、结果分析等各方面都给予我悉心教导,使我从一个懵懂的‘菜鸟’迅速成长。要知道,刘老师当时还担任着化工学院院长的行政职务,本身的科研任务也很繁重,工作那么繁忙,但她仍然抽出时间关心我的课题进展。有时候我遇到问题比较棘手,刘老师无论多忙,都挤出时间与我讨论,找寻原因。很多次,回去的时候,头顶已是星光灿烂,但是刘老师办公室依旧灯光明亮。功夫不负有心人,虽说我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科研菜鸟,如今却作为第二作者,在国际期刊 《ChemicalCommunications》发表了一篇高水平文章。”说起自己的“华丽转身”,王同学不无感慨,还有点小得意。
学生心目中的“刘妈妈”
陈同学是2010年考到刘老师课题组的一位研究生,来自黑龙江哈尔滨的一个贫困山村。由于家里条件不好,当时家里人都不赞同她读研究生,更担心她来到这么远的地方,没人照顾。
“刘老师了解情况后,主动找我谈心,让我把目光放长远一点,积极做好课题,以后更好地服务社会、孝敬父母。得知我买不起电脑,刘老师给我提供了电脑以便让我分析实验数据,写论文。每年的春运票都比较紧张,我的路途又比较远,每次寒假刘老师都担心我有没有买到回家的火车票,她说要是买不到票就跟她讲,她想办法送我回家或者去她家过年。虽然研究生期间学校不收学费,但光凭补助,我的生活费还是不够。刘老师积极帮我申请奖学金,让我的生活压力减轻了很多。还有一次,我的课题实在做不下去了,哭着跑过去跟她说我要换课题,刘老师耐心地倾听着我的各种抱怨,她并没有批评我,而是耐心地劝慰,分析课题问题出在哪里,甚至愿意动手跟我一起做,正因为她的耐心指导,使得我发表了很多学术论文。”回忆起往事,陈同学至今仍难掩感激之情,眼中还闪烁着泪光点点。
“这些在别人看来也许是一些小事,但正是刘老师对学生这种无微不至的关心让我坚持完成了我的学业,并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让我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让我更好地服务社会,让我和家人的生活得到改善!虽然我已经毕业将近两年,但我依然记得刘老师的好,她的做事态度也深深感染着我。”陈同学感慨地说。
不仅如此,不管哪一个学生遇到困难了,刘老师都会主动去询问、关心、帮助,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在家里,你们有父母。在学校,你们有导师。有什么困难,不要瞒着,要和导师讲。导师就是你们在学校的父母!”
喜欢讲故事的 “知青教授”
刘老师的学生们都说,刘老师很少板起面孔教训人,当她发现你的学习、工作、个人生活或者为人处世上出现什么问题时,总是真诚地与你谈心、交流,用她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来开导你。学生们都说,喜欢听刘老师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尤其是作为知青下乡插队那段时光。听她讲读书爱书、自发的求学精神,往往比书上来得精彩许多,也动人许多。
“一次到刘老师办公室汇报工作,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些消极懈怠的情绪。当时老师并没有‘教育’我,而是在汇报结束后给我讲起了小故事,说起她们那个年代读书的故事。在文革年代,作为知识分子的她也要上山下乡。插队期间,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后,刘老师白天要努力做好插队知青的‘份内’劳动,晚上还要挑灯苦读。在那个信息不畅通、资料匮乏的年代,她仍要凭自己的力量克服种种困难追求自己的理想,靠的是强大的信念和坚毅的品质,并且不在时代的洪流中失去自我。她上大学时,在食堂排队买饭都人手一本英语读本或者学习资料,这样的惜时如金,当时整个大环境也充满着好学的正能量,彼此激励。她说:‘有时候,因为要走路去邮局取邮件,觉得耽误了很多学习时间,心里就非常着急。’当时听到这些,我一阵阵感到汗颜,我们现在走到哪里都手不离手机,连工作时间都要‘忙里偷闲’娱乐一番,让如金的时间这样从指缝间溜走还浑然不觉。”2012级硕博连读的刘同学告诉我们。
“关于努力,关于理想,这样空洞的概念刘老师总能用小故事讲给我们听,不著一字就将它们刻进我们脑海里。而今,每当面对一纸的工作计划却无心执行,或者遇到压力挫折的时候,想到刘老师讲给我们的小故事,就会自觉萌生要努力要惜时要坚持的念头。”今年刚读刘老师博士的李田田同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