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新思政网>> 身边榜样>> 正文

我心目中的导师——记留德博士,博士生导师刘晓宁教授

时间:2009-11-18 来源: 作者:szw 摄影: 编辑: 上传: 阅读次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导师的概念内涵已经并不仅仅拘泥于课堂上和实验室中了。我们的导师不仅仅教会了我们关于科研方面的知识,而且对我们的人生,也有着很大的帮助和影响。

在教学的生涯中诲人不倦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作为一名教师,刘教授在回国后的5年教学生涯中,先后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50多人次,指导了20名硕士研究生和1名博士研究生。

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他注意把学科研究和社会需要的前沿的知识,深入浅出地融入实验室的研究活动中,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1993年,他在指导学生教学实习时,有一名学生性格比较内向,有问题不敢问,不知道怎么讨论实验。刘老师常常中午利用吃饭时候和他讨论实验。最后,在全体本科生毕业论文中,该同学竟获得了优秀论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刘老师以陶行知先生的这句名言时常提醒自己,也体会着教书育人的喜悦与自豪。实习结束时,那名学生给他留言:“忘不了,您一次次生动精彩的讨论;忘不了,您一次次悉心诚恳的引导指教……感谢老师那真诚的情意,请接受我们最诚挚的祝福:愿您拥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

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刘老师同样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他带的四个学生已经出国深造,一个即将要出国深造。有一个已考上博士,学生们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在SCI,EI刊物上发表论文6篇, 专利两项。学生们一致这样评价刘教授的:如果多有几个刘老师这样的教授,我们的科技事业前景就会更广阔。

在教书的过程中以德

有人说,教授,特别是工科大学的教授,只要把科研搞好,能搞到钱,能给同学们发很多钱的老师就是一名好教师。刘老师认为,教师不仅“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传授实验技能和学术知识固然重要,但传授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老师重在育人,以德化人。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学生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刘老师注重自身的师德修养,努力做到为人师表。在教学中,他以自己对教育事业和教师职业的热爱情感去感染学生,以自己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去感化学生。刘老师经常会来实验室指导大家做实验,对于实验室的每个学生,无论研究生或本科生刘老师都亲自指导,传授自己二十多年来的实验方面经验,我们从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受益非浅。

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波兰伟大科学家玛丽·居里的科学态度、治学精神为世人所称道。刘教授在看到电视上播放《居里夫人》电影的时候,一直坚持观看到深夜两点。他深深被居里夫人这种为科学献身、对实验专一的精神所感动正是这样,居里夫人和居里先生能在当时极为困难的处境下,获得成功。事后,刘老师给我们大谈了他看居里夫人电影的感想,并组织每届研究生、本科生同学进行观看,还启发大家讨论观后感想,并丛中总结出: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应具备的一些条件和素质

他的学生谈到他时,也总是说,“刘老师为人亲近,爱护学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