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新思政网>> 成果展示>> 正文

学生党建工作的质量提升路径

时间:2017-08-21 来源: 作者: 摄影: 编辑: 上传:llk 阅读次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学生党建工作的质量提升路径

李有林城市建设学院

【摘 要】高校学生党建主要分为发展、教育、管理、服务四个方面,将这四个方面割裂开来研究导致目前党建工作存在一些不足,将其作为一个整体协同研究是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手段,有利于高校学生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衔接,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学生党组织的可靠保证。高校树立“以发展为核,以服务为基,以教育为本,以管理为主”的理念,使之产生合力并发挥协同提升的作用,不断提高高校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关键词】高校党建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服务 协同



高校大学生党员群体是高校优秀学生的典型代表,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建设和塑造过程是高校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党的建设和提高党风并带动学风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做好当前学生党员发展语境下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是保证为国家建设培养高素质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必要条件之一,对高校从严治党,引导大学生毫不动摇地跟党走,提高党员整体素质和实现双百目标,具有重要和全局性的意义。

将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分别在期刊网等平台进行检索,文献数量呈现依次递减趋势,将四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的协同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经过文献的系统梳理还发现,高校党建传统模式更多是强调对发展的学生党员和培养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管理,较少关注服务,这与当前倡导的加强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相违背。另外,将四者分开研究会造成高校学生党建意识理解上的片面化、孤立化和不连续化。映射的事实是当今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模式和理念上还存在一定欠缺和偏差。

一、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价值

高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蓄水池”,作为其中优秀群体的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与综合素质好坏与否,是全方位衡量和评价高校培养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较为重要的一个指标,构建好这一群体的教育管理服务这一全程化培养体系,对确保高校党建意识形态的方向性,提高高校党建育人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水平,有效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有助于内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要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在大学生中发挥引领作用,必须首先渗透到思想先进的群体暨党员中,融入其生活学习中,通过他们以正能量的形式传递给周围同学,并建构正确的价值观。当今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趋势明显,核心价值观强调的是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这和高校党建育人的主要目的相一致,应该用它来摒弃党员群体继而是普通大学生日渐抬头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等。在党建实践中,每悉心培养并发展一个学生党员,都是党组织对党的政治主张、核心价值观的再认同的过程;每一次教育引导,都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一次内化于心,提高党员思想先进性的必要过程;每一次管理监督,都是为了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承过程中不走样、不变形、不褪色,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每一次服务实践,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的成果。

(二)有利于高校学生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衔接

高校学生党建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明确了政治方向,反之又影响党建的质量。首先,党组织严格坚持标准、发展程序做好党建工作,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体现,通过发展优秀学生可以在优良学风创建等过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其次,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党组织为党员,党员为群众服务就是高校教书育人、基层实践、反哺社会等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再次,高校学生党员党建和大学生思政教育都必须坚持以德树人和思想引领,使用接近大学生生活环境和实际的教育方法。而理论传授、网络宣传、基层实践、以及情操陶冶等方式能够有效提高以人为本教育的效力和魅力,是两者工作中都行之有效的手段。最后,党务工作者和学工干部,本着一体化的思路,既在党建中发挥思政教育的监督作用,又在思政教育中发挥党建的引导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三)有助于高校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学生党组织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落实到高校学生党员发展中就是要在教育、管理、服务三个维度上统筹谋划和齐抓共管,以提高党组织、党员和积极分子的理论水平、服务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党组织加强学习,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进行党的政策理论教育,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注重效果,才能保持理论和实践的先进性,是党员服务社会、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其次,高校学生党组织关注党员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在帮扶学业、解决困难、关注与引导心理波动个体等方面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些是党员安心学习、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最后,高校学生党组织创新运用多种方法于党建管理全过程,健全保障机制,确保党建全程化的持续性、规范性和长效性,同时也给党员的理论学习和发挥服务主体功能提供了动力和源泉。

二、高校学生党员发展下教育管理服务协同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不少高校在学生党建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受工作机制、管理水平、条件保障等因素影响,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发展规范性上有待加强

各高校坚持的政治标准和发展条件尺度不一,[1]部分院校在推选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时出现“成绩优先”“干部先行”等现象;有的按照各支部所辖学生人数分配发展名额,各支部又在这其中留下个别机动名额,给少数领导“打招呼”的“关系户”。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党建工作者,因日常大量事务性工作缠身导致其学习党务知识时间不足,进而使得其发展党员业务水平降低,这些都导致了部分发展的学生党员综合素养和组织纪律性不强,在党性修养上出现前后和表里不一的现象。

(二)服务主体意识有待明确

部分基层党组织不以服务为理念和先决条件,不注重平等与尊重,忽视党员个体的权利,一味要求其履行义务,对就业这一当前大学生最大利益的切身问题,不想方设法加以引导、帮助和解决,导致学生党员群体教育与管理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对党组织失去应有的信任。部分党员服务意识也不够强,主体不清,一味强调被服务而忽视个体能动性的发挥,没有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成是党员形象在群众心中的一把标尺,更没有将这一意识践行到日常行为中。此外,还存在服务的途径比较狭窄,服务的内容不够宽泛,出现服务不到位的情况等。

(三)教育理念有待创新

教育内容不能与时俱进,缺乏新颖性、层次性、时代性,学习内容几年来几乎一成不变,没有很好地根据当前大学生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的多样性来选择合适的内容,没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融入党建育人过程。在教育形式上没有很好的利用网络、自媒体、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等载体,去更好地熏陶和教育优秀大学生,导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和部分党员素质的急剧下滑。在教育方法上还是以理论灌输为主,甚至还存在以会议传达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没有依据不同发展阶段特点实行分层次教育。

(四)管理科学化水平有待提高

部分基层党组织生活缺乏长期科学规划,很多党建工作都是由辅导员和行政人员来兼职,因短期内不容易出成绩,导致党建工作者对大学生党建工作不够重视,甚至敷衍了事。[2]高校对他们进行系统化党建业务培训不够,用行政的套路来开展工作,没能更好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开展组织生活时只注重表面的形式而忽视活动深层次效果,割裂了组织生活的长期性、延续性和目的性。此外,不健全的党员评议、积极分子考查、过程监督保障等机制,直接影响着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三、完善路径

高校党组织应理顺发展、教育、管理与服务四者之间的逻辑关联,从四者的内在逻辑中寻找建立党建工作规范性、合理性的基础,并在分别做好四方面工作的同时,摆放和协调好四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树立“以发展为核,以服务为基,以教育为本,以管理为主”的理念,使之产生合力并发挥协同提升的作用。

(一)以发展为核:着力提高综合素养

以提高党员质量为核心,坚持把政治标准作为首要考核标准[3]:即政治方向和信仰坚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真学、真懂、真信马列主义,从内心深处认同核心价值体系,并在实践中认真践行,把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作为自身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党员综合素养,用多元化评价机制进行考量;在发展程序上,应全过程把关,[4]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摒弃单纯以学习成绩作为单项考察指数,建立多元性、科学化的考核体系。重视对预备党员的继续教育与监管,适当延长预备考核期,杜绝发展前“拼命干”和发展后“松一半”现象。对正式党员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和再教育。在管理和教育中,处理好考核标准上提和发展重心下移,传统教育方式和新媒体配合,学生入党热情和党员作用发挥的关系等。

(二)以服务为基:大力弘扬奉献精神

传统的高校学生党员更多的是受教育和被管理,要树立以服务为基础的认知习惯,内化为服务意识,外化为服务行为,不断提高学生党员服务奉献的水平。

在支部党组织生活中,除对党员进行必要的思想理论学习外,在实践中应重点加入以服务同学、学校、社会层面的志愿活动,如一帮一、青年志愿者、义工、无偿献血、西部支教等,在服务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班集体学风建设中,党员应做刻苦学习的表率,宿舍良好氛围的营造者,班级活动的策划者,主动帮助同学解决生活学习的热心人等。在课余文化活动中,党员要做“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的引领者和带动者,为18新利客户端下载 献计献策,身体力行做暑期“三下乡”的志愿者等。在教育科研中,党员要为师生正常的教学、生活利益诉求搭建平台,如党员服务小分队等,用所学知识服务师生和基层,促进校园各方面的和谐健康发展。

在强化服务功能上,高校党组织应把教育与服务学生结合起来,突出学生的主体服务意识,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实践、择业生活、为人处事等方面碰到的问题。在优化服务组织上,应根据新形势,创新服务覆盖形式,利用网络新媒体阵地如校园网、人人网、微信公共号等开展信息服务活动,推进与校外科研院所、企业等党组织共建,搭建校外实习实践创新创业基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建强服务队伍上,基层党务工作者要增强服务意识,在学习和校园管理中提高本领并以此带动学生党员一起进步,培养造就更多高素质服务骨干。在创新服务载体上,引导学生党员在校园内、校外教学实践基地、网络自媒体中发挥积极作用,创建接地气、有特色的服务载体如党员一帮一、一站式服务台等,开展志愿服务。在健全服务机制上,高校党组织要有人文关怀,定期和学生党员谈心谈话,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其提高综合素质,结对帮扶经济困难学生和毕业生就业等。在完善服务保障上,加大经费投入,经费使用落到实处,搭建集师生教育管理和服务为一体的多元综合性平台,如,将党员示范岗、党员之家、便民服务中心等有机整合起来,确保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取得实效。

(三)以教育为本:突出强调主体意识

突出人本理念,在教育内容上:高校党组织应根据当前时代特点和青年特征,精心挑选出贴近学生关注热点的内容,如中国梦、党的群众路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在其中渗透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内化于无形;在教育形式上:高校党组织要重视传统媒介与新媒体如微博、博客、飞信、校园社交媒体等互为补充的教育形式,[5]构建党校、中心学习小组、党支部、校内外实践中心、主题学习研究、交流访学等多层次的交流平台,通过这些种类多样、主观互动式的交流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在教育方法上:高校党组织要依据党员发展不同阶段特点,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形势政策教育、“五四”“国庆”“抗战胜利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大纪念日活动、红色网络课堂等“吐故纳新”,同时将党校课堂与思政课、校园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结合起来并相互促进,构建立体化的教育覆盖体系。

(四)以管理为主:重点发挥机制作用

高校党组织应以学生党员质量管理为主线,从规范党内组织生活做起,重点发挥机制的作用。高校党组织要及时有效做好新生入学和毕业生离校党组织关系转接工作,对流动性学生党员要安排专人负责并动态监督。规范能进能出机制,对不合格党员按照党章及时处置。将学习培训成果纳入考评体系,与学生切身利益如评优评先、综合测评等挂钩;把学风、考风、群体满意度、岗位胜任力等列为学生党员评优的重要考评指标。健全学生党员常态化服务机制,定期组织服务校园和社会的“红马甲”活动等。对入党积极分子从入党申请书和思想汇报的数量和质量,推优比例,党课通过率,交任务压担子完成情况等方面给出具体量化考核指标。构建约束监督机制,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可在网络和新媒体上设立监督电话和邮箱等,从而加强对自身的约束,以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

总之,将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来研究,是高校党组织打造高素质学生党员队伍和体现先进性必须所在。

【参考文献】

1、黄东升,黄宗将,李国俊.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党员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研究[J]教育评论,2014(6):81.

2、游学民.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4):114.

3、徐海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及标准体系论要[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2):45.

4、江涛,姚姿如.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缺失与重塑[J]教育评论,2014(2):90.

5、胡俊超.高校党员教育制度创新与机制构建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1):14.

【本文获2014-2016年度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奖三等奖,发表于《教育评论》2015年第8期】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