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新思政网>> 成果展示>> 正文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

时间:2017-08-21 来源: 作者: 摄影: 编辑: 上传:llk 阅读次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

朱永华海外教育学院

【摘 要】媒体的飞速发展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同时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了双重影响。全面了解新媒体发展产生的影响,系统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探寻加强教育的有效路径,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序开展,是应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挑战的必然举措。

【关键词】新媒体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

数字报纸、电子杂志、网络博客、微信平台、QQ空间、APP客户端等是在当前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出现的新媒体及自媒体形式。这些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为人们在获取信息方面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而大学生又是使用新媒体技术最广泛的群体,他们在接触纷繁复杂的信息资源时,一方面,为其学习、生活、交友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条件,但另一方面,也会因其生活阅历不足,辨别是非能力尚弱,从而有可能对其价值观、世界观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路径,创新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水平,就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刻影响

——有利于拓宽大学生的认知视野。新媒体的传播过程有利于延伸大学生的认知感官,扩大他们感知世界、思考世界、探索世界的广度和深度,加快他们及时、准确、全面地把握客观世界的步伐。

——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的人格特质。新媒体的发展突破了传统媒体的表达方式和边界,拓展了大学生的心灵空间与精神自由,使他们所期望的自由、平等、互动、开放的交流方式和思考方式成为可能。在信息的搜集和阅读过程中,总体说来,有利于大学生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有助于逐渐养成勤于思考的品质和自我反思的人格特质。

——有利于健全大学生心理调适机制。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量和传播范围比传统媒体具有独特的优势,能使大学生以更加快速的方式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并把接触到的信息与自身的生活状态进行关联和比较,使他们能更好地感知和体验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在不断的认知和调适中达到不断提升自我的目的。

——教育客体的成长环境纷繁复杂。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所接触到的信息纷繁复杂,他们的心理状况也更加复杂多变,这就对探寻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提出了新的挑战。例如:大学生在接触多元化的信息资源时,容易出现选择恐惧、认同感缺失等问题;多元化的信息还会使很多处于价值观形成期的大学生产生更多的心理失衡问题;大学生开始局限在社交网络上,沉溺于网络世界,现实中的人际交往缺失,人际关系较差,性格孤僻,从而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等等。

——教师的主导功能和传统影响力弱化。新媒体的发展使其具有强大的信息搜索功能。学生只需要借助于鼠标和键盘,通过网上报告厅、视频公开课等渠道就可以迅速获取知识,还可以按照自己的接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新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知识的更新周期变短,教育者的知识极易老化,教师的主导地位不断弱化;新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教育客体对教育主体的依赖。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们,如果在教学活动中仍然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和引导,是对现代教育提出的全新挑战。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薄弱环节

1、对结合新媒体应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认知不足。在当前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多教育管理者对当下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性认识存在偏差,教师以及教育领导者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研究和管理不够,是导致心理健康教学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的重要原因。具体说来,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很多时候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心理健康教育与新媒体应用进行结合的认识不到位,教育理念也比较陈旧,话题固化,信息量小,表达老套,往往只是向学生灌输一些理论性的知识,比如如何引导学生走出心理困境,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念等,这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往往使得一些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了逆反情绪,效果自然不好。在教育过程中也没有适时嵌入新媒体技术,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进行教育,不够鲜活生动,与学生的现实思想和心理脱节,容易致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出现各种现代文化缺失。

2、心理健康教师的综合素养不高。教师是对学生进行引导的主要力量,当前很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不够,教师自身对新媒体的掌握能力也不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比较传统的教育理念,不会结合新媒体的特点,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进行改革,进而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3、现行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的不适应。在现代传媒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心理变化比较复杂,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难以掌握,这种情况导致大学生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思路、教育方式、教育方法出现不适应的现象,从而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打了折扣。

4、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不够。当前的大学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还是以传统的课堂教育为主,甚少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和新媒体的融入,这在网络技术、视频技术等数字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难以适应大学生对新媒体颇为关注的需求,因而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兴趣度不高。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析

1、优化环境,创建新媒体时代有利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重视人类发展的生态学,提出人类生活的环境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组成。大学生一般是作为一个伙伴(基本)群体存在的,而这个基本群体属于班级和整个学校乃至更大的社会群体之中。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一方面受成员间的相互影响,即基本群体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其生存环境及更大的社会结构的影响,包括社会的经济制度、文化及传媒的影响。在开放性极高的新媒体时代,新媒体诸形态所形成的舆论场及渗透其中的价值观对其思想观念和心理品质影响甚大。因此,优化环境,创建新媒体时代有利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十分重要。网络新媒体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多样性中唱响主旋律,在多元化中体现主流价值观,为当代大学生和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传播网络正能量。网络自媒体尤其是网络大伽要加强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崇尚真善美,摈弃假丑恶,少任性,多理性,不诉诸语言暴力,在潜移默化中讲出时代好声音。全社会要规范媒体秩序,加强管理和引导,净化环境,使新媒体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保持一致,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2、因势利导,创新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

高校要拓宽心理健康育人途径。高校作为18新利客户端下载 建设的主导者,要做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监督,及时抵制一些不良的媒体文化的影响;同时要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18新利客户端下载 建设,正确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养,让新媒体为大学生的精神、心理、人格、情感的塑造提供健康的服务平台。

——提升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网络媒体传播既有大众传播的优势,又有分众、小众传播的特性。以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为引擎,形成了不同媒介的新的融合。在扑面而来的网络信息大潮面前,教育者要努力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新媒体,善用网络新媒体,辨识多元化的网络信息资源的来源和渠道。一方面,引导大学生借助新媒体,形成健康的生活、学习方式。有效利用网络的积极因素,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进行适当的体育和文娱活动,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使新媒体成为大学生健康生活和学习的有效工具。另一方面,加强教育、管理和引导,防范网络信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作用。

——加强有针对性的18新利客户端下载 建设。大学的18新利客户端下载 建设,是潜移默化滋养大学生学养和心灵的第二课堂。高校可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强以网络新媒体引导为重点的18新利客户端下载 建设。包括努力发挥本校大学生的优势,建设校园自身的网络新媒体,引导学生在参与中建设,在建设中提升;结合不同时期的网络信息热点,开展网络热点引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邀请社会上的心理学专家,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提高教育的时效性和科学性等等。同时,高校可以定期开展网络法制管理教育,制定与大学生网络行为相关的网络行为准则,使他们在接触网络信息的过程中,做网络信息的正确参与者和合法传播者。

——强化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运用开放性的教学方式,融系列讲座、专家咨询、社会实践、小组研讨、个别辅导为一体,校内校外相结合,网上网下相结合,努力丰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针对有些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容易在网络世界里迷失自我的问题,高校应该努力加强网络心理辅导课教学。通过教学和共同研讨,分析网络媒体及网络信息的特征,引导大学生通过网络拓展精神生活空间,增强学习能力,提升审美情趣,进而帮助其免受网络负面信息的影响。

——尝试对大学生进行“朋辈心理辅导” 。所谓“朋辈心理辅导”,即开展18新利客户端下载 活动时,心理健康教师邀请受过专业心理健康知识教育的非专业人士为大学生提供类似朋友的心理辅导,使他们在轻松的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得到朋辈辅导员在心理上的帮扶,并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由于朋辈心理辅导人员既具有专业的背景,又有其它专业的视角,又大都熟悉新媒体,并以朋友的方式聊天、叙事、论理,因此,此类心理辅导易为大学生所接受。

——建设健康的宿舍文化。宿舍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其思想和心理“真情流露”的互动场所。高校可以宿舍为单位开展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通过具体设计的活动和环节,倡导建设和谐文明宿舍文化,加强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宿舍的集体荣誉感,改变把宿舍仅仅局限于玩电脑游戏等活动的状态。

3、突出主体,引导大学生增强对新媒体信息的鉴别和调适能力。

人类精神的自律是道德的基础,教育者要想把思想道德教育和意识形态导向贯穿到整个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之中,就必须通过大学生主体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意志、信念等心理特征的交互作用,营造出自我教育、自我磨炼、自我陶冶、自我调适的良好氛围,培养道德自律精神,塑造新媒体时代的人文精神,构建契合新媒体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引导大学生走向健康的数字化生活。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每个大学生才是接受教育的真正主体,因此,要努力引导大学生增强对新媒体信息的鉴别和调适能力。面对汹涌而来的网络信息,多姿多彩的表现方式,要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判断、区分良莠的能力,增强面对低俗、消极网络信息的自身防御能力,同时要积极引导他们依法依规参与网络行为,强化其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意识,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步提高自制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并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影响、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电子刊物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向高校全体学生推行各类内容,以方便快捷的形式使同学们深刻认识心理健康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同时学会有效预防和缓解各类心理问题,以达到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试能力以及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瑜琴.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研究[J].今传媒(文化传播与教育),20141

2、李芳霞.大众传媒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中国报业(传媒新论),20122

3、吴秀红.现代传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J].新闻战线(高校论文),201411

4、邬勇,周希贤.利用现代传媒创新大学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

【本文获2014-2016年度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奖三等奖,发表于《传媒观察》2016年第5期】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