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能找到心悦诚服的理由,“要我做”就会变成“我要做”。
最近参加了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活动,我就一直在寻找这个理由。
据说中国现在有2亿多农民工。这可比空巢老人、残疾人的队伍浩荡和复杂了许多。捐款已经成了今天许多公益活动的保留项目,说实话,有点滥。不是舍不得那几个钱,而是担心钱难道也能在这里包打天下?
当年下乡时也有个称呼叫“知青”。有没有“知识”不知道,“青年”是真的。就像今天的“农民工”,是不是“工人”不知道,“农民”是真的。尽管二者运动方向恰好相反,数量也差了很多,但都离乡背井,到陌生的地方谋生。所以,每当看到、想到农民工,心情总格外复杂。
当年的知青从上往下走,因此,国家给了很多支持,尤其到后期。农民们对此尽管心态复杂,但鲜有歧视。这一点是今天的农民工所不及的。
所以,社会给他们一些关爱,是应该的。这种关爱不仅是物质上的,还包括精神上的。我们这里官方已经把称呼从“农民工”改为“新市民”了,尽管这仍然显得生硬,但心思到了。青岛港做的更周到一些,他们给了农民工向上的通道,有的已经成了领导干部……
农民是改革的先行者,但不是最大受益者。农民朴实,这是公认的。中国有句老话,不能欺负老实人。为什么?因为老实人时常会滋养这个社会,会让周围的人们受益,应该保护。可现在呢?他们进城以后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本来指望农民工给城里带来些真朴,但看着他们不时地爬上高塔讨薪,我心疼了,不仅是为他们的遭遇愤愤然,更为这个社会失去的改良机会而叹息。
我曾经做过一个假设:一个好人与一个穷人同时向你求助,而你只能帮助一个,那我一定帮助那个好人。因为好人是不会轻易向人求助的,另外,救助一份善良有时候对一个社会更加紧迫。
听过一个故事:一个职业乞丐向天真的孩子乞讨,孩子满心欢喜地把压岁钱送给他,后来,孩子听说有人被打成残疾沿街乞讨,很久都不想说话。扼杀善良,是天下最残酷的事情。
如果我们的捐助能够使好人得以好下去,这难道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吗?
我们这个社会,不能光指望《天下无贼》中的那个好贼用偷盗的严酷去促使傻根聪明起来,更应该为已有的善良提供繁衍的土壤。善良多起来,受益的可不仅仅是农民工啊!(刘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