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新思政网>> 精神文明>> 文明新风>> 正文

创新文化发展理念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时间:2010-01-05 来源:中国文明网 作者:szw 摄影: 编辑: 上传: 阅读次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我们党对文化的地位、作用、性质和目的的认识不断深化,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理论范畴和理论判断,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规律性认识成果。这些认识成果,为新阶段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文化日益繁荣。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始终伴随着我们党在文化发展理念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推动着文化实践的重大转折与进展,并为新阶段文化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30多年中,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党对文化的地位 、作用、性质和目的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理论范畴和理论判断,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规律性认识成果。这些认识成果,正逐步形成崭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体系。概括起来,对文化的认识上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实现了突破:

第一,文化的战略性。在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中,不断深化对文化的战略性认识,是我们党在文化理念上的一个重大突破。这表现在不断从新的高度和视野来审视文化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一是从民族复兴的高度,提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必须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为人类文明不断作出新贡献。二是从国家实力的高度,提出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发展利益和文化安全,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三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提出文化是社会文明程度、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强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为全体人民团结进步提供重要精神支撑。四是从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提出文化建设为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文化环境和智力支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要目标,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五是从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些都体现了对时代发展趋势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为确定文化发展战略奠定了基础。

第二,文化的先进性。在对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把握的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先进文化的范畴,并把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把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这是我们党在文化发展理念上的一个重要创新。一是在性质内涵上,提出始终代表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强调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二是在根本任务上,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强调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三是在核心内容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大力建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四是在原则方针上,提出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拒绝抵制腐朽文化。五是在继承发展上,提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繁荣发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这些都体现了对文化发展丰富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为文化建设明确了根本方向和根本要求。

第三,文化的商品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出文化生产力、文化市场的范畴,明确一些文化产品具有商品和产业的属性,对文化产品作意识形态和商品二重属性的区分,进而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区分,这是我们党在文化理念上的又一个重大突破。由此实现了一系列的观念和思路更新:一是在发展战略上,强调文化与经济的统一,把握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日益交融的趋势,提出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集中体现,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着力点。二是在发展动力上,强调改革与发展的统一,提出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途径,必须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三是在发展思路上,强调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统一,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一手抓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手抓壮大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四是在发展标准上,强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明确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这些认识的深化为在实践中加快文化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打开了广阔空间。

第四,文化的权益性。从注重文化的意识形态和思想教育功能到立足于人们内在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而提出文化权益的范畴,把文化需求上升到基本文化权益的高度,是我们党在文化理念上的另一个突破。这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在文化建设中的具体体现,表明了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着眼于根本目的,强调文化建设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服务人民为根本,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是着眼于实现途径,强调适应人们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通过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三是着眼于权益保障,强调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这些都反映了我们党对人民热切愿望与根本利益的深刻把握和自觉回应,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

第五,文化的创造性。从文化的本质特征出发,深化对文化发展内在规律的认识,提出文化创新的重大任务,这是我们党在文化理念上的又一个突破。一是在文化的创新本质上,强调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要积极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二是在文化的创新动力上,强调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三是在文化的创造主体上,强调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增强创新能力,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这既是对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的自觉弘扬,又是对文化探索和创造具有深远意义的理念创新。

这一系列的理念创新,是我们党对文化实践进行理性探索和理论升华的成果,既需要进一步深化和系统化,又需要自觉运用于指导文化建设的实践,为创造崭新的社会主义文化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我国的文化建设是在我们党和国家的自觉把握和领导下进行的,也是广大人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共同推进的,它产生的文化成果和深远影响是巨大的。从30年来文化发展的实践进程来看,在国家战略层面上,推动了从精神文明建设到文化建设的延伸与拓展,实现了文化发展战略的转型,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根本的战略保障和引导力量;在文化市场层面上,推动了从事业到产业的延伸与拓展,实现了文化发展的资源配置、发展格局、市场主体的多层多元,为文化发展拓展了空间,增添了动力;在文化内容与产品层次上,推动了从主旋律到多样化的延伸与拓展,实现了主导与多样的并存、文化自觉与自信意识的增强。同时,也必须看到,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相比,我国的文化发展还相对滞后,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同我国的国际地位还不相适应。进一步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和重要的责任。当前,在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大势中,在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文化发展面临着崭新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机遇。我们应当自觉深入文化发展与改革的生动实践,以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创新推动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唐建军)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