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信息窗2008-10-05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08-9-18 |
毛立言 “转型”的共同性:别无选择的市场复归 纵观实践中的社会主义运动,可以发现一个最强有力的现象,这就是现实在顽强地要求人们承认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具有商品经济的基本属性。正是由于这一现实属性的客观性,促使人们从原有的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完全对立的传统认识上步步退却,终于认识到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不可逾越的,必须搞真正的市场经济。1 这一认识的客观依据是,从社会经济系统的子系统――交换关系系统来看,人类社会仍然处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商品经济阶段。由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决定,一场要求承认现实社会主义在交换关系系统上仍然处在商品经济阶段,要求向市场经济转化的经济转型是不可避免的。这样,就出现了一种不同于从中世纪末期开始的以欧洲为先导的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新市场经济构造过程,即20世纪后期原社会主义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这是一种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在短时期内自觉培育市场经济的过程。 在改革的早期理论中,原东欧改革学派的一些理论家是从功能上、即从计划经济体制无法解决信息和激励问题的角度来论证传统体制的内在矛盾的。2 后来比较流行的理论认为,计划经济体制无法解决资源优化配置问题,而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优化资源配置”。总之,是把市场经济看成是一种工具性功能性的东西。3 毋庸否认,这种从功能角度认识计划经济体制问题的看法,是有一定解释力的。但是,仅从功能角度来解释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病和改革的必要性,还是不深刻的,还需要进一步从社会经济形态的历史性变迁这个基本层面来认识“复归市场”的必然性和丰富内涵。应该看到,市场化不仅仅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而是社会基本结构的深刻的转化和变迁。 商品经济是在长期发育的社会分工基础上人类交换关系的一个相当长的发展阶段,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从交换角度看的社会化生产的一个不可替代的经济形态。市场化是一个包含着人类生产方式、交换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经济、政治、法律、文化和社会所有领域深刻变化的社会历史变迁过程,其内涵和意义都是非常丰富的。 从系统结构的角度来看,市场制度作为一定交换关系决定的经济关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的表象是价格信号、市场交易和各种利益主体和价值关系(货币、金融以及整个不断发展的虚拟经济)的运动;它再深一层的表现,是资源的配置和利益的交换;它的基础是物质利益制约下的分工、不同产权和劳动的交换;它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经济结构,是从交换关系角度显示的社会生产关系。市场经济呈现出的多重系统,是商品经济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结构所蕴含的基本内核逐渐发展的结果。 商品经济是瓦解传统社会结构、构造新的社会结构、促发人的独立性的巨大历史力量。而人的独立性发展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转变的历史性基点。由商品经济的基点――人的独立性,就会逻辑地生发出多元的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实体系统,即由市场经济的各类多元经济主体(厂商、家庭、个人)构成的相对独立的经济系统。市场经济要求经济主体的多元化,要求各个经济主体利益、权力和责任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无论是自然人或是法人),要求各个经济主体利益边界清晰,同时要求它们的行为规范、守信用,这样才能较好地解决外部性、防止利益的外溢和侵蚀,保持权利、责任、利益的统一。这是一个功利化、自主化、平等化的过程。这里需要提请人们注意的是,市场经济对微观经济主体的这些要求并不涉及经济主体内部的产权结构和性质,即它并不要求经济主体是公有制或是私有制。这正是市场经济的相对独立性和中性特征的体现。 这种破除了人身依附和等级特权、在人的独立性基础上的平等,根植于商品交换中的统一尺度――价值。商品交换不承认任何与价值形成无关的东西,一切都要通过价值法则的衡量。市场经济的价值系统,即必须建立真正的价值形成和联系机制,必须使价值系统中的各种范畴真实化。这是一个使经济运行系统商品化、价值化、货币化、金融化的过程。 计划型社会主义社会虽然在本质上是排斥商品经济的,因而呈现出“非商品化”“非价值化”“非货币化”“非金融化”的实物化倾向,但实际上并没有完全消除“商品”和“货币”,并没有实行以劳动时间为计量单位的“劳动券”。用劳动时间来直接表现和计量的“透明而简单”的经济关系在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并没有出现,而是出现了一种非常独特的状况,即虽然商品、货币、价格等仍然存在,但在相当程度上,这些“商品”、“价格”、“货币”、“金融”已经不真实了。 很明显,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经济运行机制的改革,即对交换关系及其决定的经济运行系统的改革,就是对交换关系仍然具有商品交换属性的承认和肯定。[6] 从发展趋势来看,就是从趋向“实物化”的指令性计划机制向“价值化”、“货币化”、“金融化”经济关系和运行机制的转变。具体地讲,就是使价值系统中的各种范畴真实化,即使货币成为真正的货币、价格成为真正的价格,从而形成市场经济的价值系统,即以价值为基础、以价格为中心、以货币为媒介、以金融为枢纽不断发展和相对独立化的虚拟经济系统。这是一个包括价格、货币、资本、金融和不断出现的各种金融衍生品的多层次庞大系统。这个虚拟经济系统是与实物经济系统相对应、相联系,但又相对独立。 当经济体制改革从否认、排斥商品经济进展到局部承认商品经济,又从整体上模拟商品经济发展到要搞真正的市场经济的时候,就意味着必须承认价值规律的客观性质和作用。而承认价值规律的客观性质和现实作用,就必须承认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价格市场化,因为价值规律对社会生产的调节作用,是通过竞争和市场价格的波动来实现的。 因此,改革价格形成机制,实现从行政定价机制到市场定价机制的转变,是重构真正的价值系统最直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价格改革,实现从计划型价格向市场型价格的转变,就是从背离了价值规律的价格向符合价值规律的价格的转变。只有实行市场定价体制,使价格真实化,才能使价格及其变动灵敏地反映社会劳动消耗和供求关系的变化,归根到底反映价值及其变化,做到价格关系顺当,价格结构合理,价格信号准确。价格改革的目标,是用市场价格体制取代传统的政府定价体制,实现价格模式的转换。 综上所述,作为狭义的市场化改革,即单纯指交换关系的改革来讲,就是按照社会经济结构的交换关系系统仍然处在商品-市场经济阶段的各种要求,改变原来与之相背离和扭曲的经济体制、经济组织、经济关系和经济行为。这不仅仅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其内涵还要丰富得多。从经济活动主体的角度说,这是一个功利化、自主化、契约化、平等化、自由化的过程:从经济运行机制的角度说,这是一个商品化、价值化、货币化、金融化、“资本化”的过程;从经济行为规则角度看,又是一个规范化、秩序化、信用化、法制化的过程。从广义上看,市场经济系统更是一个多重内涵的有机系统,它是一个以交换关系系统为核心、同时又渗透和延伸到法律、道德、文化、观念等方面的有机的经济社会关系体系。也就是除了狭义市场经济系统以外,还必须有与这个系统相适应的其他系统,即信用系统、法制系统、道德系统、观念系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