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新思政网>> 理论学习>> 社会专栏>> 正文

中国独生子女:涉及一亿人和两代人的命题

时间:2010-11-26 来源:人民网 作者:sizheng 摄影: 编辑: 上传: 阅读次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数以千万计的独生子女人口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中出现,这一客观事实意味着中国独生子女问题从一开始就被打上了明显的社会印记。

  独生子女是与我国改革开放同时成长的一代特殊人口。相关统计表明,目前我国的独生子女人口已超过1亿。如此庞大的独生子女群体在如此长的历史时期中存在于一个社会之中,这在世界范围内是史无前例的。而由一代独生子女及其家庭所引发的众多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正在对今天和明天的中国社会产生广泛、深远和长期的影响。因此,独生子女在中国社会一出现,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而近30年来,随着独生子女人口的不断扩大,特别是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长大成人、进入社会、结婚成家、生儿育女,随着他们的父母即将步入老年,中国独生子女问题的内涵开始变得更为复杂。所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系列新的命题,对我国的独生子女研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独生子女问题具有明显的社会印记

  数以千万计的独生子女人口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中出现,这一客观事实意味着中国独生子女问题从一开始就被打上了明显的社会印记。

  首先,由于替上几代人的生育行为后果“还债”,计划生育政策对这一代人出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一“不得已而为之”的生育政策使得我国的独生子女问题从一开始就不同于西方。这种在人口高速增长的压力下,由于采取政策措施出现的特定结果,既是人口再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十分特殊的情况,同时也意味着整个社会也随之在家庭规模、人口结构、人口老龄化趋势等方面出现新的变化。

  其次,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受传统文化影响极其深重的国家,当家庭的分量、子女的意义,全部都凝结在这一代特殊的独生子女身上时,与此相关的子女培养和教育问题就不可避免了。中国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其内涵中既有与西方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相同的儿童心理特征问题,学校、老师以及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问题,同时更有与整个社会大背景密不可分的“望子成龙”、“拔苗助长”、“溺爱无度”等问题。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所折射的则是特定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念,以及家长特殊的人生经历和失衡的心态。当我们将这种观察的眼光放得更远时,这一代特殊人口及其所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对中国社会及其未来发展的影响,就会更多地进入研究者的视野。

  再次,历史有意无意地让一代独生子女的出现与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相伴随,预示着独生子女问题与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密不可分。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社会经济的极大发展、社会观念的急速转变,既构成了这一代独生子女成长的特定社会环境,也构成了理解各种独生子女现象和问题的必由之路。独生子女既赶上了中国经济发展、物质富裕、科技进步的时代,享受着比他们父辈更多的现代物质文明的丰硕成果;同时也遭遇到了由中国社会急剧转型所带来的社会分化明显、社会流动加剧、社会问题增多、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等困境。

  总之,独生子女作为近30年来我国社会中出现的一种特定社会现象,不可避免地会同产生、形成、容纳它的中国社会之间发生种种关系。而这种内在的、密不可分的关联,导致中国独生子女问题成为一个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内容复杂的研究领域。可以说,独生子女给中国社会提出了众多涉及一亿人和两代人的命题。

当前独生子女研究的六大命题

  命题一:独生子女的心理特征及其发展规律。这一命题的基本思想是,作为整体的独生子女既可能具有某些与非独生子女共同的心理特征,也可能具有一些区别于非独生子女的心理特征。因此,它特别强调要从独生子女“整体上”和独生子女成长的“全过程”这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以避免现有研究中大量存在的“孤立的”、“个别的”、“单一时期”、“单一对象”的研究视角和探讨方式,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从本质上加深对作为一代人的独生子女的心理特征的认识。这一命题涉及的主要内容将包括不同年龄段独生子女心理特征的现状、特点及影响因素;独生子女区别于非独生子女的主要心理特征及其理论解释;没有兄弟姐妹对青少年人格的主要影响;独生子女社会化的新特点与新问题等。

  命题二:社会结构视野下的独生子女教育。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中国大量独生子女现象出现以来被整个社会关注最多的问题之一,也是现有独生子女研究中探讨最多的一个方面。但目前对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探讨基本是从单纯的教育学学科视野出发,研究焦点通常仅围绕相对具体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问题,忽视了存在于局部教育环境之外的更为广泛、更加强大的社会结构因素的影响。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认为,需要将目前与独生子女相关的各种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放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大环境、放到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背景中去分析和探讨,努力从决定和影响独生子女教育现象的社会结构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方面去发现联系和寻找因果关系。这一命题包括的主要内容有: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与独生子女父母的教育问题,中国社会目前的教育分层与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大众传媒对独生子女教育的影响,同辈群体在独生子女社会化中的作用,影响独生子女教育的社会结构因素探讨等。

  命题三:发展变化中的独生子女婚姻与家庭。独生子女家庭是中国社会中一类新型的“细胞”,许多与独生子女人口密切相关的问题和现象,都源自于独生子女家庭。特别是由于第一代独生子女已长大成人,伴随着他们的婚姻和成家又带来了一些新的独生子女家庭现象与家庭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认识需要从心理学、社会学、人口学等多种不同学科的视野来获得。这一命题的研究内容可大致分为两方面:一是与目前大量存在的、以“三口之家”为主要特征的普通独生子女家庭(或称为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有关的问题;二是与那些由第一代独生子女结婚成家后建立的新的第二代独生子女家庭有关的问题。如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的特点、变化趋势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独生子女家庭生命周期与家庭关系的变化;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婚姻观念及其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独生子女养育独生子女现象等。

  命题四:独生子女的风险与社会保障。独生子女对于家庭和父母的唯一性,意味着其家庭和父母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将面临更大的风险。成年独生子女的意外伤亡将成为这种风险的集中体现。与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密切相关的另一些问题将包括“空巢”家庭的增多、家庭的社会支持网络弱化、家庭养老面临更大困难等方面。因此,研究独生子女家庭的这种风险和社会保障的现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解决办法,无疑是最近一个时期该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其主要内容将包括成年独生子女意外伤亡与独生子女家庭风险,纵向家庭关系与独生子女家庭的社会支持网络,独生子女父母老年生活中的“空巢”现象及其解决办法,农村独女户家庭的养老支持及其面临的挑战等。

  命题五:独生子女与国家人口政策的改变。独生子女人口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产物。但作为政策的结果,这一代人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又给中国社会的人口结构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近30年来,随着独生子女人口不断增加、成长,中国人口的结构也发生了巨大改变,而这又必将给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来新的影响。这一命题的内容将包括:“双独家庭”二胎生育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婚姻市场及其婚配结构,“双独二胎生育政策”影响下的中国生育率水平变动,独生子女人口规模及变动趋势的定量分析与预测,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与独生子女人口政策的调整方向,独生子女政策与人们生育观念转变等。

  命题六:独生子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当这一代特定人口逐步成为社会的主力军时,他们会不可避免地将自己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追求目标带入到社会生活中来,在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社会规范、社会关系和社会心理,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这一命题的范围更广也更为复杂。它不仅包括独生子女对目前社会的影响,同时还包括独生子女对未来中国社会潜在的影响。其主要内容将涉及独生子女人口变动与各级教育的发展,独生子女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冲击,青年独生子女的价值观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关系,青年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方式的特点及其社会影响等。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