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初网络反低俗专项行动到工信部下发《关于计算机预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的通知》,再到各大媒体对某些含有低俗内容网站的曝光,大力度的整治行动中不难看出政府对打造国内纯净网络环境的决心。然而,全球范围内的互联网恶意攻击在近期出现肆虐,2009年6月的垃圾邮件现状同样不容乐观。 网络隐忧三足鼎立 自国内互联网落地生根,其衍生品也跟随着接踵而至。目前,以木马为首的电脑病毒、网络低俗内容以及网络垃圾邮件已经成为网络建设的三大隐患,不仅影响到互联网信息的甄别和获取,还严重威胁着各国的网络安全。 我国在今年年初开展的互联网反低俗专项整治行动至今,有近百家主流网站受到不同程度的整治。国家七部委的高度重视也说明了目前国内网络环境受到低俗内容的充斥程度。当下,青少年网民群体增速显著,网络上的大量低俗内容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网民的身心健康。 以木马为首的电脑病毒的危害相比低俗内容更为严重,尤其对企业危害更大。受到某种心理满足和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更多的木马病毒被接入互联网,用以盗取网络用户的账号、隐私,或者进行行骗以及植入流氓软件获利,甚至利用代理服务器攻击用户电脑。 相比之下,垃圾邮件的危害更为隐蔽,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然而,今年5月有关《全球病毒监测报告》已经为全球互联网用户敲响了警钟,有数据显示,今年5月全球垃圾邮件占整个邮件系统的90.4%,即每1.11封邮件就有一封垃圾邮件。同时,垃圾邮件大量占用网络资源,造成网络拥堵,致使用户蒙受巨大损失。 事实上,早在2006年就有调查显示,当时国内网络用户平均每周会收到19.94封垃圾邮件,每年给国民经济带来大约63.8亿元的损失。而到2007年,据保守估计,垃圾邮件对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00亿元,而用户平均每天花费在处理垃圾邮件的时间高达36分钟。 此外,近年来网络上尤其是针对企业、机构的恶意攻击有所抬头。今年5月,南方受到大规模网络攻击,导致6省网络瘫痪。国外,韩国总统府青瓦台网站因受到攻击而陷入瘫痪。 政策与行动双管齐下 为应对低俗内容、木马和病毒以及垃圾邮件的危害,近年来,国家通过政策的出台予以大力整治。中国互联网协会牵头制定了《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来规范行业发展。国家还对经营性ICP业务的企业实行许可证制度,要求凡向网络用户有偿提供信息服务的企业必须办理ICP许可证。 但是,在国家颁布有关互联网政策和法规的同时,需要更多企业积极参与进来,将更多的国家专利技术的使用转变为商业化运作,用技术养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应对病毒木马及垃圾邮件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