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豫商发展轨迹的探寻,我们发现,在这些繁华的景象背后还存在不少缺憾和不足:豫商作为一个商帮,足以成为灵魂的东西并没有完全成形。对于豫商,人们有着许多的疑问:豫商有没有走上主流经济舞台?有没有出现真正的领军企业?有没有形成豫商群落的商业精神? 建设豫商共同商业精神 也许是出生只有短短几年,豫商这个群体还很孱弱,在企业界全国性的场合很少见到豫商的身影,很少听到豫商的声音。从三个方面可以看出豫商的影响有待提高:一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少有豫商的影子,豫商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少,产品附加值低;二是缺少标志性的商帮领袖人物,河南也有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建业地产董事长胡葆森、三全食品创始人陈泽民等企业家,但他们还只能算是豫商的佼佼者,而没有成为标志性的豫商领袖;三是价值观并不主流,甚至有边缘化的危险。与全国其他商帮一样,新商帮的社会形象较之过去其实是弱化了,这是中国新商帮发展应该关注的问题。 相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而言,相对于整个社会商业价值体系而言,豫商的话语权依然很小,除了召开豫商大会前后,豫商很少进入主流社会的话语圈,更不用说对文化的影响力了。 因此,一些商人把豫商大会当成了娱乐版的“嘉年华”,来这看一看、留个影、照个面,精神层次的东西正在减少;各种形式的招商活动此起彼伏,真正项目落地而且见成效的非常少。这样下去,势必影响地方政府承接豫商大会的积极性,削弱豫商这一载体的价值。 山西省河南商会会长彭家华曾对记者说:“豫商大会和每年的会长联席会议,就是要研究豫商发展出现的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光吃吃喝喝有什么意思?” 豫商没有分裂的“本钱” 经过这几年的组织筹备,各地河南商会加深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已经在感情和认识上取得了共鸣。但这还远远不够,彭家华说,“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在联系的基础上联合。只有组织跨地域的经济联合体,整合经济资源,突破地域障碍,才能促进各地商会的共同发展。” 各商会的联合是新形势下的一种必然,既实现了生产要素的整体效益,又分散了各方风险,有利于资本联合和资源共享。 据了解,各地豫商商会成立伊始就在酝酿着联合。一些地方的豫商商会在酝酿建设豫商大厦,作为豫商联系和发展的重要平台。湖南、陕西等地的河南大厦、武汉的豫商大酒店,都已经成立。山西、云南、南京等地河南商会已经成立了各自的豫商投资公司,帮助会员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只要会员认可,手续问题比银行简单多了。”南京市豫商商会会长王宪朋说,他们年初成立了投资公司,就是为了解决会员企业的资金困难。 然而,在一些地方豫商商会成立的过程中,确有一些人抱着短视或实用主义的眼光。有些地方商会成立不久就产生了矛盾,更有些地方商会还没有成立,就已经开始分裂了。有一位商会会长就私下抱怨他的一位竞争对手:当初成立商会时请他当会长都不干,现在看会长香了却反过来争。而有的豫商仅仅把会长当成了结识权威、打理自己生意的一个跳板,这势必影响豫商事业的长期发展。 研究豫商的一位学者认为,和则兴、分则害,在中国商帮历史上,辉煌了数百年的徽商、晋商莫不如此。何况豫商还很弱小,根本没有分裂和内耗的本钱。 凝聚力产生生产力。河南省豫商联合会会长陈义初说,“我每次发言都要强调团结,是因为商会成立的出发点就是扩大团结,商会的核心任务也是促进团结,凝聚起团队的力量使大家得到更好的发展。因为成立商会而产生矛盾,还不如不成立商会。” 豫商发展的“天花板” 目前,全国各地的豫商一般都处于中国经济的低端,产业结构亟待升级。豫商“破茧”有两条路,一是宏观体制的进一步松动;二是必须提升企业管理和领导力。 云南省河南商会会长刘兴督在分析云南豫商的情况时说,包括豫企在内的所有在滇企业,在发展方面普遍存在“不良基因”:一是由于现实的公众舆论和集体意识还在以成败论英雄,致使企业在市场行为中蔑视民众智商,在营销和推广上夸大其词,随心所欲,急功近利意识严重。二是缺乏对市场游戏规则和竞争对手的尊重。一些企业家对社会和整个经济秩序的均衡有序缺少起码的责任感,通过破坏市场秩序为策略,获取超额利润,造成个人道德与职业道德的分裂症。三是普遍缺乏系统的职业精神,普遍存在发展思路不清晰,经营理念无连贯性,短期内急剧膨胀、没有长远的发展计划等问题。 刘兴督对云南豫商的思考,也是豫商普遍存在的问题。现在,国际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贸易摩擦在加大,人民币汇率正在提高,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也在上升,还有环保和能源成本也在上升,这给豫商产业结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应该转变原有靠规模和价格取胜的发展策略,加强自主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以应对目前的经济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