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犹疑着拐进了一条尘土飞扬、有点拥堵的小胡同,终于看到“迎新街”的牌子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简称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被几幢正在建造的大楼挡在了身后。
这里是为国家病毒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决策的地方。6年前,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这里曾被世界瞩目;今年因为甲型H1N1流感,这里又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甲型H1N1流感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是一种新型猪流感病毒。这次应对疫情,比起六年前的SARS,我们很从容。”舒跃龙,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副所长、国家流感中心主任,是此次防治甲型H1N1流感之战的主专家之一。
近日,在病毒病所,舒跃龙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人际间传播的这一天终于来了”
4月25日,是周六。舒跃龙记得很清楚,他当时正在开车去单位加班的路上。
因为红灯,车子停了下来。这时广播里传来新华社消息,世卫组织通报各国卫生部门,猪流感疫情已出现在人际间传播的迹象,很明显地存在演变成流行性病毒的可能。
舒跃龙回忆说,自己当时的心里“咯噔”一下子,“人际间传播的这一天终于来了”。对于一种暂时不被科学家准确把握的新病毒,一旦开始了在人际间的传播,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来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舒跃龙就是电话召集所里流感病毒方面的科研人员。
病毒病所检测技术组负责人王大燕副研究员后来回忆说,周六那天,自己正在家里忙乎收拾家务,突然接到舒所长紧急电话,让他们马上赶往办公室。一个小时后,病毒病所就召开了紧急部署会议。
舒跃龙说:“我们立即启动预案。建立了与世卫组织、美国CDC的联系热线。同时,实时收集此次疫情和病原的各种信息、资料和序列,开展病原检测、疫苗毒株选育等技术研发准备工作。”
60小时研制出快速检测法
对于防控新发的疫情,研制出快速检测法是当务之急。
4月26日,卫生部召开全国卫生系统防控甲型H1N1流感视频会议,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求中国疾控中心快速研制出检测病毒的方法。“陈部长要求我们72个小时内就得研制出来,压力非常大。”舒跃龙说。
当时,我国大陆还没有发现感染病例报告。“鉴于当前疫情的挑战性、困难性和紧迫性,我们设计了两条腿走路的思路。首先,积极和美国进行联系,美方答应将他们的引物序列介绍给我们,但是他们的检测方法当时也在研制中。另外一个思路就是,研发自己的检测方法。”
接下来的60多个小时,该所近20个研究人员通宵达旦地在实验室工作。王大燕回忆说,那六十几个小时,病毒病所的研究人员就把实验室当成了家,吃住都在这里。
4月27日,从美国CDC获得甲型HINI流感病毒序列后,病毒病所即着手进行病毒基因序列的比对、核酸检测技术的设计和测试。29日,获得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核酸检测引物信息后,又迅速与我国近年流行的多种季节性流感病毒HINI对比测试,紧急合成了检测所需的引物序列,装配成第一代甲型HINI病毒核酸检测试剂。
4月30日15时,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欣喜地向记者通报:“我想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经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科学家夜以继日的努力,已经研制出了特异而且是灵敏的快速诊断方法。”
当日晚,已经向遍布全国的84个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分发检测试剂。
内地首例病例4小时确诊
卫生部4月30日发布2009年第8号公告,明确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5月10日,星期日。下午4时许,中国疾控中心得到消息,四川发现1例甲型HINI流感疑似病例。顿时,舒跃龙所在的国家流感中心进入战时状态,疑似患者的标本要送到病毒病所确诊。
当晚10时30分,运送标本的飞机降落在首都国际机场,早已等候在此的2名病毒病所工作人员迅速办理各项交接手续,半小时后标本被送上了运输专车。午夜12时30分,专车到达病毒病所。
舒跃龙回忆道:“当时,我们15名工作人员分成3个小组。标本分装处理过后,负责病毒分离的实验小组继续留在P3实验室,开始病毒分离实验。其他工作人员进入P2实验室,对病毒灭活处理后的标本进行核酸提取。每一个实验环节,都涉及几十个步骤。”11日凌晨4时30分左右,核酸检测工作完成。试验结果显示,患者标本甲型H1N1流感病毒呈阳性。
因为这是我国内地第一例输入性疑似病例,舒跃龙他们非常慎重,在核酸检测结果出来后,他们并没有结束工作,又对病毒进行了核酸序列分析,以便更精准地确定感染病毒的类型。
11日上午10时,测序的结果出来了。
舒跃龙第一时间打电话到中国疾控中心,应急办副主任余宏杰笔录,舒跃龙口述:“通过基因序列同源性比较,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代表株同源性为100%,与季节性流感病毒H1N1代表株的同源性为79.4%,确认该标本的核酸检测结果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
汇报的时候,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王宇就在余宏杰的旁边,经过几分钟的审定,向国家卫生部上报了诊断结果。
11时30分,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向媒体宣布:“我现在向大家通报我国内地发现首例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有关情况。四川省确诊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这是我国内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患者包某某,男,30岁……”
至此,我国内地首例甲型H1N1病例确诊。
“及时确诊有利于及时切断传播途径,这样就能把疫情控制在小范围内。”舒跃龙说。
分离第一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
5月17日,中国疾控中心宣布,国家流感中心已成功分离出内地第一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并完成了全基因组序列测定。
舒跃龙介绍说,经过序列分析比较,这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美国、墨西哥分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高度同源,表明为同一类病毒,并没有发生变异。通过序列的耐药性分析,该毒株对达菲药物敏感。
舒跃龙说,此次病毒的成功分离,为今后开展诊断试剂、疫苗、分子流行病学、传播机制等相关工作提供了基础。目前,相关基因组序列信息已经提交全球公共序列数据库(Genebank)和全球流感自发禽流感共享数据库(GISAID),可以供全球的科学家用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分析和监测。
随后,国家流感中心对山东、北京、广东确诊病例的病毒样本,同样进行病毒分离测序。舒跃龙介绍说:“通过这样一个不断分离的过程,才有可能发现这个病毒会不会变,是变得温和了,还是变得更凶猛了。”
国产疫苗最快3个月上市
当下,国内外流感专家判断,甲型H1N1流感第二波疫情可能会在秋天到来,疫苗生产成为流感防控工作的关键。
5月28日,舒跃龙对媒体透露,疫苗生产有了最新的进展。北京时间27日上午,世卫组织在美国CDC确定了最终的疫苗生产用毒株。
舒跃龙说,通俗地讲,世卫只是提供了一个种子,但如何发芽结果还得看各个疫苗生产公司。全球有资格的疫苗生产公司都可以向世卫免费索要毒株,最后谁最先做出成熟的产品,取决于各自的技术水平。如果进展顺利,在拿到疫苗毒株后的3个月时间里就可以生产出疫苗。
舒跃龙介绍说:“疫苗是有用的,但是绝对不是人人需要接种。”从技术的角度来看,要达到人人都接种的量,现在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做到,而且也没有必要,因为疫情不可能感染每一个人。
当人群中有一定的比例带有抗体或者免疫能力,就使得大暴发的疾病变成散发的疾病,所以流感疫苗的使用策略并不是要消除流感,而是使得流感的流行控制在一定程度,控制在人类可以接受的程度。
疾控应急队,24小时待命
一个多月以来,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发的疫情,酿成了一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中国疾控中心在全国撒开了一张应急大网。
4月24日,中国疾控中心疾控与应急办公室在美国网站搜索到美国出现2例人感染猪流感,立即报告并展开对这一新疫情追踪。4月29日,下发了第一版防控技术指南。同日,中国疾控中心组建应急处置组,组长李群是国家首批现场流行病学培训学员,六年前应对SARS实战中的功臣。
“目前我们已派出了5支近20人的现场应急工作队。现在有十几支70人的队伍待命,可以24小时随时出发。”李群介绍说。
5月10日19时,在四川省报告首例疑似病例后3小时,中国疾控中心廖巧红等5位专家飞往四川。
“当晚22时30分,我们先到四川省疾控中心碰头,23时30分集中到四川省卫生厅开会,与当地的专家们共同分析这一病案,讨论密切接触者怎么管理,如何开展感染控制,患者如何救治……第二天8时,我们走进成都市传染病院。临床专家与医院医务人员讨论救治技术环节……”
廖巧红说:“正是由于前期迅速制定了防控技术指南,有了应急处置的技术手段,病例突至时,我们才做到了应对从容。”
同日,当廖巧红等专家在为包雪阳会诊时,中国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