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新思政网>> 理论学习>> 社会专栏>> 正文

健康也是生产力

时间:2009-06-12 来源:《红旗文稿》 作者:王彦峰 摄影: 编辑: 上传: 阅读次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2009年4月6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为我国绘制了一幅人人享有公共医药卫生服务的蓝图。为把这幅蓝图付诸实践,需要做许多工作,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科学地认识健康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历史上的许多先进人物为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不惜流血牺牲。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党有50多年把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健康就成为关系国家强盛、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大问题,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但是,少数人还存在糊涂认识,有些人甚至认为在健康问题上投入多了会影响经济的发展,致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对健康的投入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任何社会的生产力都是由劳动者、生产工具和生产原料构成的,而劳动者则是其中最活跃、最革命、最有创造性的因素。生产工具、生产原料都是生产新产品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但它们是经过人的劳动创造出来的既有价值,它们在生产中的作用就是把已有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上,不能再增值;只有劳动者在参加生产的过程中,才能够生产出大于它成本的新价值。这部分新价值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称之为剩余价值,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们称之为利润。这是国家社会财富不断增长的源泉。国家或者企业家为了让劳动者不断地创造出这种新价值,就必须增加对劳动者健康需求的投入,保障劳动者身心健康。强调健康也是生产力,保护人民的健康就是保护生产力的道理就在这里。

  健康也是生产力本来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但是,近年来由于不少人对马克思的原著淡漠了,因而对这一主题感觉陌生了。强调这一点主要是针对那些把关注人民健康同发展经济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目的是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关心人民的健康就是保护劳动人民创造价值的能力,就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在现实生活中,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能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才能提高劳动效率;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能不生病、少生病,既不耽误工时,又能节约医药费用;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能延长健康寿命,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同时,健康是当代很大的一个产业,包括生态环保、劳动保护和各种意外伤害事故预防用品、预防治疗疾病的药物、保健用品和医疗器械、科学研究等用品,可以说,健康产业是一个市场大、用途广、利润很高的产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西方国家不承认健康是生产力,劳资关系十分紧张,罢工、武力反抗时有发生。二战后,西方国家为了维持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总结过去的教训,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处理劳资关系的经验,体会到了劳动者保持健康对拉动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劳动者健康与发展经济的关系成为西方学者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世界银行组织专家对战后40年世界经济发展进行测算得出的结论是,8%—10%的增长应归功于劳动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们从研究亚洲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中,也得出经济增长的30%—40%来源于人民健康素质的提高。关于健康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在我国也很明显。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我国按照邓小平同志“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首先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使人民的体质得到了增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当前,在我国社会中,确实存在着对健康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的现象,误认为健康投入是一种不增值的“纯消费投入”,对提高国家GDP毫无关系,从而导致在处理发展经济与满足人民健康需求的比例关系上欠妥的问题。譬如,我国人口的期望寿命从1978年的62.5岁提高到了2008年的73岁,提高了10.5岁,但人口的健康寿命增长却很缓慢,男性63岁,女性65岁。健康寿命增长缓慢的原因,一是国家在人民健康需求上投入少,医疗卫生设施欠账多;二是人民群众缺乏医疗卫生知识,有病不早治,使小病变大病,急病变慢病,慢性病人数有增无减,加重了国家和个人的经济负担。2008年我国人均GDP为22654.368元,人均住一次医院的费用为5058元。这就是说每增加一个健康的人,就等于减少5058元的医疗费支出。因此,发展经济和满足人民健康需求的关系是成正比的,健康需求落后于经济发展或超过经济发展,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地满足人民的健康需求,才能使经济发展与人民健康相得益彰。

  为了保护人民的健康,必须按照大卫生观念、把以治为主的模式转变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医疗模式。世界卫生组织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以治疗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而应该把人类健康作为主要研究方向。”由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造成的空气、环境、水、土壤等生存环境的污染,人口的集中,交通堵塞等,对人的健康影响愈来愈大;市场竞争加剧,人际关系利益化,人们的心理压力日益加大;生活水平提高了,但食品结构不合理,缺乏体育活动,肥胖超重人口增多;陈规陋习,旧的不良嗜好,生活方式不健康,以及医药卫生知识贫乏,使慢性病有增无减;世界性的人口流动,带来传染病发病率大大增加等。总之,保护人类健康已经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纯研究消灭疾病的办法已经过时,单靠卫生部门和医院、医务人员孤军奋战难以保护人民的健康。在医疗模式上,要着眼于让人不得病、少得病和晚得病,广泛发动群众,搞好公共卫生,预防关口前移,治疗服务重心下沉。在预防上花1元钱,在治疗上可以减少8.5元,抢救上可以减少100元。从整体上看,长远上看,既可保障人民的健康,又是最大的节约。

  保护人民健康的意义,从每个人和每个家庭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从国家来说,是强国富民,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激烈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现在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主要是他们拥有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人才。世界上任何先进的科学技术,都是由人发明创造和由人来掌握使用的。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一个国家有了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就有了一切,穷国可以变富国,弱国可以变成强国。我们要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为契机,不仅把中国建设成现代化的大国,而且要使我们的人民拥有更健康的身体,享有更快乐的生活。

  (作者系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会长)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