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新思政网>> 理论学习>> 哲学专栏>> 正文

重解历史唯物主义:路径与意义

时间:2010-01-05 来源:人民网 作者:szw 摄影: 编辑: 上传: 阅读次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编者按 如何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并在新的历史情境中坚持与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这是学界近年来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的深入,学者们意识到:一方面,必须从整体上重新探索历史唯物主义的寓意;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历史与文化的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也必须具备当代视野,回答新的历史实践提出的问题。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本期学术笔谈刊发的几位青年学者的文章,从各自的研究视角出发,对历史唯物主义现行研究框架进行了反思,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拓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对学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有所助益。

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何以复兴

邹诗鹏

  近年来,国内历史唯物主义及其唯物史观研究呈全面复兴之势。究其缘由及理路,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其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研究上,越来越多的研究倾向于为历史唯物主义“正名”,即从辩证唯物主义与实践的唯物主义回复到历史唯物主义,或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及结构中把握辩证唯物主义与实践的唯物主义。

  从唯物史观或历史唯物主义(二者没有原则区别)来定位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来就有经典依据。马克思自己并没有提出“辩证唯物主义”之说,他更愿意把自己的哲学贡献定名为唯物史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也明确地强调了这一点,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人物,也主要是从唯物史观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从存在论上讲,也理应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定位为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第一条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正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第一条原理。在马克思那里,社会存在就是第一性的哲学范畴,马克思完全反对用传统的超验和实体性的“存在”去规定社会存在,而是把社会存在看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而从社会存在去看待自然界以及物质概念,正是马克思同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因此,正如辩证法同逻辑学本身就贯彻于政治经济学批判,正如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历史科学乃是当时自然科学及人的科学的哲学总结与提升,所谓唯物辩证法本身就要求通过历史唯物主义体现出来。因此,前苏联模式教科书把在恩格斯那里还只是作为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唯物主义的辩证法”上升成哲学形态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并置且列于第一位,把历史唯物主义看成是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的推广运用,便总是成问题的。

  与此同时,依据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关“实践的唯物主义者”的论段,一些学者又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命名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并引发了新的探讨及问题。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说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针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而且随后就展开了实践本体论与物质本体论的争论。但现在看来,这场探讨因一直没有能够还原、深化并且转换到历史唯物主义,从而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清理。实践的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似乎并不矛盾,相反,二者在本质上应该是相通的,只是说清楚这种相通性异常艰难。先前的努力总是从实践的唯物主义去解释历史唯物主义,但实践的非实体性与流动性又非常不利于描述社会历史结构,以至于本已自明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结构引入实践观反倒不那么好理解,相比之下,用历史唯物主义来解释实践的唯物主义则要容易得多。关键的问题在于,所谓实践的唯物主义其实是隶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把它单独地拿出来,便出现解释上的麻烦。更何况,仅仅基于一处文本依据并且还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就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定名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多少不那么令人信服。这些年来,尽管诸如实践人学、实践生存论以及实践生成论等等类似努力都试图在沟通实践的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方面有所作为,但看来还是留下了太多的问题,这也正是近些年来这方面研究扩展甚至后撤到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因。

  其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形成、尤其是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其中包含大量的问题值得深入探讨。而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史,尤其对欧洲近代启蒙传统的出离与超越关系,也大有文章可做。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即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实质即政治经济学批判。正是通过建立唯物史观并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马克思卓有成效地展开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揭示世界历史时代的秘密,建构新的人类社会共同体,从而建立历史唯物主义及其科学共产主义体系。但若干问题依然值得深入研究:如何理解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建构?如何把握政治批判与政治经济学批判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与其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的自觉与理论重构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如何把握马克思学说的哲学人类学与政治经济学批判两个向度?

  在更大的思想史背景内,唯物史观何以形成依然值得研究。唯物史观以及社会主义思想,同时也是欧洲近现代思想的一个标志性转变,作为对当代世界尤其是当代社会政治结构发生重大影响的现代性理论,唯物史观本身就是突破欧洲启蒙思想传统的结果。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的典型说法,正是欧洲不同国家启蒙运动的最大成果,恩格斯也肯定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乃是欧洲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唯物史观对启蒙思想的批判与转化关系,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出离当时众多的社会思潮(诸如空想共产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浪漫主义、历史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无政府主义),并成为当代思想的核心,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其三,历史唯物主义开启并深刻影响了现代人文社会科学,而随着现代性问题的累积以及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深刻变化,研究历史唯物主义与现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成为巩固和做实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

  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带有学科性,是马克思所谓“人的科学”与“历史科学”的具体形态,恩格斯则称之为“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历史唯物主义开创并构成了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也形成了以现代性批判为主旨并影响深远的现代人文社会学科群,包括哲学、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文学、文化理论、生态学以及地理学等各个学科。正是历史唯物主义构成了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总体性与批判性维度,但如何理解这一总体性与批判性?近年来,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开始呈现新的起色。研究可分为两种大的路数。第一种路数是同具体人文社会学科的对话。比如,马克思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也创立了批判性的社会理论传统并因此成为经典社会理论家,需要研究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同批判性的社会理论传统究竟是什么关系?再如,就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科学的追求而言,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是一种史学理论,而面对今日史学浓厚的后现代与相对主义氛围,就非常有必要引入历史唯物主义。事实上,历史唯物主义同其他诸多人文社会学科领域如社会理论、经济学、伦理学、政治科学、历史理论、法理学、文学与文化理论、生态学以及地理学等,都可以展开、也正在渐次展开学科、问题以及思想史等多个层面的批判与对话。第二种路数是在宏观层面将历史唯物主义同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结合起来。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一方面,因学科体制的原因,分化程度越来越高,新的或交叉性的人文社会学科不断崛起;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高技术以及网络化等诸多问题的凸显,跨学科以及综合化的要求又越来越突出,都需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提供理论高度及深度,这样的研究也有望进一步使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做实和做强。
其四,西方马克思主义及激进左翼理论界在反思、批判和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等方面不断推出新的成果。消化和回应这些成果,并展开相应的理论研究,也开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新视域。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之后,即不断面对和积极回应各种社会思潮(包括第二国际及其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挑战,列宁则在帝国主义理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推进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兴起,即试图基于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从社会结构、历史观、解放主体、意识形态及文化权力等各个方面修正和重构历史唯物主义,并奠定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调。法兰克福学派批判性的社会理论传统、马尔库塞从现象学、精神分析以及人本主义方面对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的阐释、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萨特的存在主义及其人学、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以及空间理论,则进一步扩展了西马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传统。近30年来,基于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同时也是对时代变化的回应,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学、激进政治经济学、市场社会主义以及各种激进左翼理论纷纷崛起,在历史唯物主义方面展开了很多新的研究,如哈贝马斯有关交往行动理论及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吉登斯切入当代政治背景对历史唯物主义展开的批判,大卫·哈维基于地理学马克思主义而提出的历史—地理唯物主义以及新帝国主义思想,柯亨等分析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历史理论的分析,詹姆逊、安德森及汤普森等从文化批评、文化唯物主义、阶级理论以及社会史方面展开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拉克劳、黑菲、齐泽克等后马克思主义舍弃诸如生产、阶级以及革命等概念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构,鲍德里亚基于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及象征交换理论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的消解和颠覆,奈格里等基于《帝国》及《多众》问题而展开的当代条件下的劳动及解放问题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及文献学研究方面的相关成果,等等。这些研究,近年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