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新思政网>> 思政教学>> 教学计划>> 正文

彭亚辉:从“建设”到“发展”

时间:2008-02-29 来源: 作者:化工学院 摄影: 编辑: 上传: 阅读次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胡锦涛总书记的十七大报告在纵论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可以注意到,党的十三大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虽然只是一词之变,却饱含着深刻内涵,它表明我们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新征程。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一艰难困苦但又功劳卓著的阶段中,我们的党一直在实践、在思考、在完善。在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发展道路,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的理论,指引党和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新中国开始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大门的时候,在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刚刚开始的时候,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直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初步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以苏联经验为鉴戒、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思想。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并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我们不仅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而且积累了在中国这样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集中全党的智慧,创立和发展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订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立了党在经济、政治、外交、教育、科技、文化、军事、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一整套方针政策,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邓小平理论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国家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已经在全党全国人民心中具有广泛的影响,人们也满腔热诚地投入到建设的各项事业中去,但建设过程是基础,只有不断发展才能不断提升,这也符合了从“量变”到“质变”这一发展规律。在十七大提出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的理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将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因为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将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相应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拓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虽然也仅仅是一字之差,但加入了社会建设这一要素,则是“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是民主化进程的重要内容,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这种细节表述的变化,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只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焕发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