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周二下午13:30,我院汉语国际教育系刘璐亚老师在外语中心501学生实践能力演示厅为外语学院全体教师、研究生做了题为《历史演化与语音叠置——古今语言比较研究》的学术讲座,副院长刘玲玉副教授主持了本次博士论坛。
刘璐亚博士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史、音韵学、训诂学。本次讲座,以明代学者陈第《毛诗古音考》“盖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致”为开篇,阐释了古今语言诸要素的流变路径。首先,“地有南北”。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的各方言区分布是汉语历史流变的遗存和体现。其次,“字有更革”。汉字作为世界上从未中断过的古老文字,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先后经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等形体阶段。通过甲骨卜辞、商周金文的释读,带领师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最后,“音有转移”。以现代方言语音作为依据,讨论上古音系、中古音系、近代音系的声韵调特征,展示古音流变的递嬗轨迹。
刘璐亚博士以鲜活的语言案例和方言事实,为与会师生提供了崭新的研究思路。通过刘璐亚博士的讲座,与会师生不仅了解到我国各方言区的分布及其音系特征,而且对古文字考释、古音构拟等传统训诂学、音韵学等领域产生了浓厚兴趣。此次讲座是我院“博士论坛”学术活动的系列讲座之一,欢迎更多博士通过此平台同师生分享学术成果、广泛交流借鉴、在科研上实现共同进步。
作者: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审核:陈世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