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些动物传播狂犬病?
1.犬是我国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占95%以上,其次是猫;野生食肉动物,也有传播风险:鼬獾、红狐、貉、狼是我国重要的野生动物传染源;蝙蝠也可以传播狂犬病,但在我国罕见。
2.牛、羊、马、猪等家畜和兔、鼠等啮齿动物咬伤风险低;
3.禽类、鱼类、昆虫、蜥蜴、龟、蛇等不感染和传播病毒。
二、我们是如何被传染狂犬病的?
发病的狂犬病动物是传染源,病毒经唾液排出,通过破损的皮肤,直接接触粘膜而导致感染。
咬伤、抓伤是最常见的途径
要注意,发病的动物舔舐口腔、会阴、肛门等粘膜,或者尚未愈合的伤口,都可以传播病毒
对狂犬病动物宰杀、剥皮,偶尔也会造成感染
移植狂犬病死亡患者的器官,也可以传播狂犬病(但是非常罕见)
彻底煮熟的动物肉和巴氏消毒过的奶,不会传播狂犬病
三、狂犬病会有哪些表现?
1.狂犬病从感染到出现症状的时间(潜伏期),一般为1-3 个月,1年以上的罕见。
2.非特异性表现:低烧、乏力、全身不适等,一般持续2-10天。
3.特异性表现:
狂躁型:大部分病人都是狂躁型
高度兴奋、恐水、怕风、阵发性咽肌痉挛等,可能会咬人、抓人;流涎、吐沫、多汗、心率加快、血压增高等
麻痹型:有时候会被诊断为病毒性脑炎
没有典型的怕水、怕光、怕风和声音、大量流涎、痉挛等表现;以四肢无力、麻痹为常见症状;麻痹多开始于肢体被咬处,后呈放射状向四周蔓延,部分或全部肌肉瘫痪,咽喉肌、声带麻痹而失音
四、狂犬病能够治愈吗?
狂犬病无有效治疗手段,一旦发病,几乎100%的病人都会死亡。
及时、科学、规范地进行暴露后预防处置是预防狂犬病最有效的手段。
如果被咬伤、抓伤,我们该怎么做?
应尽快接受规范的处理,是保护自己免于发病最重要的保障,通常情况下,完整流程包括:伤口处理(伤口冲洗→清创→消毒)→注射免疫球蛋白(必要时)→伤口缝合(必要时)→注射疫苗。
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些步骤的核心要点:
1伤口处理
伤口处理包括彻底的冲洗和消毒处理,对于防止疾病发生,伤口处理与注射疫苗同样重要。
应首选去正规医疗机构清洗伤口,最好去专业的犬伤门诊。
正确清洗伤口的方法: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洗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如自来水管)交替清洗咬伤和抓伤的伤口,冲洗伤口周围,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
自行清洗伤口后,也需要去专业机构进行后续伤口处理。
消毒:稀碘伏(0.025%~0.05%)、苯扎氯铵(0.005%~0.01%)或其他具有病毒灭活效力的皮肤黏膜消毒剂,坏死组织应先予以清除。
消毒和外科处理,应由专业人士进行。
2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
伤口处理之后,必要时需要打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这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我们免于发病。
(1)所有人都需要打免疫球蛋白吗?
并不是所有暴露都需要打免疫球蛋白,当皮肤被贯穿、破损的皮肤被舔舐或开放性伤口或粘膜被舔舐(III级暴露)(哪怕很小的伤口,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时,应注射免疫球蛋白。对于患有严重免疫缺陷(艾滋病临床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超过1个月等),若无免疫史,无论皮肤是否被贯穿(II级或III级暴露),都应该注射。干细胞移植患者,即使有免疫史,无论皮肤是否被贯穿(II级或III级暴露),都应该注射免疫球蛋白。
(2)应该什么时候打免疫球蛋白呢?
应尽早使用,最好在伤口清洗完成后立刻开始。如未能及时注射,在第一剂狂犬病疫苗接种后的7天内均可使用。哪怕伤口已经愈合,也需要在伤处浸润注射。
(3)打免疫球蛋白需要皮试吗?
马抗狂犬病血清使用前需皮试,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不需要皮试。
3疫苗注射
除非接触猫狗的皮肤没有任何伤口,或者没有被他们接触到粘膜,否则都需要接种疫苗。
狂犬病疫苗并非只打一针,而是要通过1个月左右才能完成免疫,一定要严格按照时间规律接种,不可中断!目前有“5针法”和“4针法”两类疫苗,两者在效果和不良反应方面没有特别的不同。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接种时间:
5针法:暴露当天、暴露后第3、7、14和28天各接种1剂,共接种5剂;
“2-1-1”程序:暴露当天接种2剂(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接种1剂),暴露后第7天和第21天各接种1剂,共接种4剂。
尽量在同一家机构完成注射,记录自己完成注射的日期;
尽量不要自己保管疫苗;
不要自己携带疫苗去异地接种哦;
如实在无法在同一机构完成,尽量使用同一种疫苗完成全程;
如果没办法用同一种疫苗完成全程,也可以更换疫苗继续完成剩余流程;
如某一针次延迟一天或数天注射,其后续针次接种时间按原免疫程序的时间间隔相应顺延,不需要重新注射;
孕妇和哺乳期妈妈、儿童、老人都可以接种疫苗哦~~
4不良反应
狂犬病疫苗的安全性整体比较好,主要是局部红肿、硬结等轻微不良反应,少数人会出现一过性发热等全身症状,严重的不良反应罕见。
哪些地方可以帮我们处置伤口,注射疫苗呢?
狂犬病暴露处置的机构叫做“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各地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疾控机构会在网上公布信息,一般设置在医院急诊、预防接种门诊或者独立设置。
来源《中国疾控中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