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部司局长笔谈
为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 郭新立
一、党的十八大作出的战略部署,赋予研究生教育新的历史使命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战略部署。在教育方面,要求到2020年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而从实现小康社会向实现现代化国家迈进的征程中,所需要的大批高层次人才,正是我们现阶段培养的研究生。因此,这些战略目标和任务,对研究生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研究生教育的现代化必须走在教育现代化的前列,发挥高端引领作用。
当前,国内外深刻变化的形势,日益凸显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战略地位,迫切要求其充分发挥对提高国家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支柱作用。研究生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的集中体现,要进一步坚定信心、服务大局、深化改革、对外开放,按照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将全面提高质量作为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加快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二、更新观念,系统谋划研究生教育改革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对于研究生教育来说,在两个方面需要不断加强和提高。一是在思想观念上,克服改革意识淡薄的不足,不能停留在以往的认识水平上,要在思想观念和模式方法上做进一步改变。二是在体制机制上,如果不对现行机制体制进行改革,研究生教育活力就不能充分激发,学生和导师的积极性就不能充分调动,提高质量就是一句空话。对此,我们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更新观念,系统谋划,更加明确了研究生教育改革将贯穿一条主线,把握两个着力点,实现四个转变。
以主动满足需求、全面提高质量作为主线,贯穿改革的每个环节与过程。提高质量最核心的要求,就是主动满足社会需求,没有满足需求的内在驱动,研究生教育就不可能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就不可能有坚定的改革方向、就不可能有全面的人才评价标准。
以分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统筹构建质量保障体系为着力点,更加突出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加突出科教结合,更加突出对外开放。
努力实现四个转变:一是研究生教育发展方式从注重规模发展转变为注重质量提升;二是培养类型结构以学术学位为主转变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协调发展;三是培养模式从注重知识学习转变为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并重;四是人才质量评价方式从注重在学培养质量转变为在学培养质量与毕业后的职业发展质量并重。
三、综合设计,总体部署,重点推进
改革举措上,主要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综合进行设计。宏观层面上建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调节机制,健全质量保证和投入机制,提升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中观层面上分类改革培养模式,建立更加突出社会责任感以及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加突出科教结合的培养机制;微观层面上把学生和导师作为提高质量的根本,充分调动研究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导师的质量与责任意识。
2013年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总体部署,全面启动研究生教育改革。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召开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发布《关于深化改革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从动员部署、组织保障、重点推动、督促检查等方面,全面推进研究生教育各项改革。
二是建立适应需求的自主调节机制。建立现有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机制,推动研究生教育更好地满足需要、适应需求。实施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建立部门、行业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项目人才培养工作管理、指导机制。建设专业学位授权体系,进一步扩大省级统筹和高校的办学自主权。
三是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机制,启动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计划。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推进案例教学,积极探索工程博士和临床医学(全科)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特色品牌建设。大力推进科教结合,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四是加强质量监督体系建设。研究制订强化学位授予单位内部质量保证、教育行政部门监管、第三方参与监督的具体要求和工作措施。加强质量文化建设,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
五是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对学校新一轮“985工程”建设执行情况和改革方案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加强指导。研究“211工程”四期建设思路,做好顶层设计。
六是积极推进依法治教和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加快推进《学位条例》修订工作。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做好政策储备工作,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中国教育报》2013年1月4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