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上午,化工学院在沉南306举办学习传承时钧精神座谈会暨青年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活动。活动邀请了时钧院士的学生郑英峨教授和吕效平教授出席,院党委书记鞠永干、副院长周浩力、冯新教授、法政学院温晋锋教授、化工学院各系、中心、教研室主任和青年教师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副院长周浩力主持。
周浩力副院长首先介绍了郑教授和吕教授与时钧院士的关系,并对两位教授接受学院邀请表示衷心的感谢。鞠永干书记首先感谢了郑教授和吕教授对学院工作的大力支持,同时表示时钧精神是化工学院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学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学院就应当仁不让、责无旁贷地学习、传承和弘扬,让更多的人了解时钧精神;同时为了让时钧精神更加有血有肉,需要进一步深挖时钧精神内涵,赋予其更强的生命力。
郑英峨教授回忆了时钧院士毅然回国当“娃娃教授”,创建我国第一个硅酸盐专业,布局化学工程、无机化工等专业的历程;分享了时钧院士在专业建设、化工原理、分离工程和化工热力学等课程建设中的重大贡献;强调学院发展,首先要强基础、强课程、强教学;也讲了时钧院士和学生相处的点滴日常,为我们刻画了一代宗师严谨治学、无私奉献、热爱教育、爱国爱生的生动画面。吕效平教授谈到了与时钧院士的师徒关系,工作关系,表示时钧院士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培养教师,关心年轻教师的成长;无论科研还是教学,时老师都亲力亲为,严格要求学生,鼓励学生参加报告会,培养学生国际视野,但也注重方式方法,言传身教,循序渐进,因此,时先生培养出了19位两院院士。时钧院士的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行事风格为一代代学生树立了典型和榜样。周浩力副院长听了两位教授分享的故事,表示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时钧精神的榜样力量。时钧精神是学院发展以及全力冲刺双一流的保障;同时希望老师们能从时钧精神故事中汲取更多的养分,挖掘、传承和弘扬时钧精神,并将其融入到课程建设中,实现专业课程和课程思政同频共振,协同发展,让课堂教学更有温度和深度,更好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化工大英才。
在交流讨论环节,温晋锋教授提出时钧院士为什么义无反顾选择成为教书匠和身处逆境仍心系课程建设这两个问题,也分享了自己了解的时钧事迹,引发了大家深刻的思考;冯新教授总结了时钧院士“大情怀、大胸怀、爱学生、高要求”的精神传承,分享了时钧院士在教书育人和人才培养方面对自己培养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张晓艳和刘畅两位老师作为青年教师代表也表达了自己对时钧精神的感悟。
通过一个个的故事分享,各位老师也沉浸式感受了时钧院士致力于为国奉献的坚定信念。在特殊岁月身处逆境、昂首执教的崇高境界,心怀家国、淡泊名利的时代精神和甘为人梯、提携后学的教育情怀。化工学院也将不断凝练“时钧精神”,延续精神的力量,使其成为广大师生的思想引领、价值引领和示范引领。
作者:张秀审核:鞠永干、周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