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二十年里,有机太阳能电池相较于传统无机太阳能电池,具有轻薄、柔性、大面积、器件制备成本低等特点,并且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和实际应用的工业领域都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目前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大都是以富勒烯材料为受体单元,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率。然而,富勒烯材料本身的固有性质决定了其局限性,特别是较差的吸收光的能力和有限的能级调控。所以,以往的富勒烯型有机太阳能电池需要窄带隙聚合物作为给体单元来补足吸收,这大大限制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近几年来,非富勒烯材料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其性能已经超过了富勒烯材料的水平。因此在发展非富勒烯受体的同时,也急需要发展与之匹配的给体材料。IAM张仕明教授和南方科技大学郭旭岗副教授课题组设计并合成了两个基于邻苯二甲酰亚胺的非富勒烯给体材料TPhI-BDT和TffPhI-DBT,与非富勒烯受体材料IDIC共混后制备了有机太阳能电池,TPhI-BDT取得了8.31%的光电转换效率。而通过引入氟原子后,TffPhI-DBT的光电转换效率更是达到了9.48%,这一结果表明了邻苯二甲酰亚胺给体材料在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具有很好的前景。该工作近期发表在Macromolecules上(DOI: 10.1021/acs.macromol.7b01958),第一作者为南工IAM的虞坚炜同学。
该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