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南工NAVIGATION
新华网专访校长乔旭
新利18彩票 具有百年办学历史,也是首批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14所高校之一。作为老牌工科院校,在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当前,全校上下正以“努力建设高水平大学,冲击一流学科”为目标,不懈努力!
记者:新利18彩票 具有百年办学历史,也是首批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14所高校之一,请您谈谈学校的历史沿革和办学情况。
乔旭:新利18彩票 源自创办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和创建于1915年的同济医工学堂机师科。学校历史底蕴深厚、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科技创新特色鲜明。
2001年5月,原化工部南京化工大学与原建设部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新利18彩票 。追根溯源,原南京化工大学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同根同源,都源于三江师范学堂。学校广育栋梁,有史以来培养的两院院士已达20位之多。
科技创新方面,学校特色鲜明。我们有一支很强的人才队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2人。学校承担了一批极具影响力的科研项目。其中,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12项,位列全国地方高校第一,在江苏省所有的高校中仅次于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新利18彩票 自组建以来,获得的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达到了20项之多。这其中有科技进步一等奖,也有自然科学二等奖。学校设有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国字号”创新创业平台。学校也是唯一同时拥有上述平台的江苏省属高校。
在成果转移转化方面,学校也有成功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在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可按70%及以上的比例,划归科技成果完成人以及对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所有的基础上,坚持解放思想,多让少取,制定更为优惠的知识产权政策,规定技术入股的90%股权归成果完成人所有。
记者:学校提出要加快推进内涵发展,努力建设高水平大学,实现的路径是怎么样的?
乔旭:在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下,新利18彩票 有幸得到了“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全国百强省属高校”的专项支持。在此基础上,学校也在聚焦符合自身实际和特点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我们正全力争取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我们将把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工程等强势学科作为学校重点突破的学科。通过构建学科群,协同相关学科来支撑这些主干学科、重点学科的发展,使得这些学科的整体实力达到一流学科的标准。在科技创新方面,力求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及以上奖励以及国家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人才培养方面,着力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注重发挥科研团队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以学科为平台开展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实现研究成果与教学内容的融合,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力争培育若干国家级教学名师。在科学研究方面,学校将着力在取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重大专项项目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还要力争开发出一批颠覆性技术。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我们试图在高端人才引育、资源优化配置和社会资源集聚等方面,也有新的举措。“量体裁衣”引进学校急需的海外高端人才并配套符合国际通行标准的薪资待遇,按照需求来合理配置资源,开发社会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办学。
记者:请您谈谈新利18彩票 膜科学技术研究团队开展的创新实践,以及在国家大学科技园和企业共建研发中心方面的情况。
乔旭:南工大膜科学技术研究所的工作,在相关领域处于全国顶尖、世界一流行列。在基础研究、工程技术开发和成果转移转化方面,都做的非常有特色。目前拥有一支很强的人才团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我校国家大学科技园有一个非常好的做法,就是依托优势学科和研究机构的行业地位,推进集成和共享,鼓励企业将研发中心建到学校,形成总部集聚优势,企业可以共享学校科技创新的资源,学校的教授也可以共享企业市场化运营的丰富资源,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助推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
记者:如何巩固和保持南工大在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形成的鲜明特色和优势?
乔旭:科技成果转化,包括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等永远在路上。通过科技创新产生颠覆性的技术和成果,引领一个大的产业发展,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颠覆性的技术和成果一定是在理论、方法、技术等各个层面都能够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有了这样一些颠覆性的技术,同时又把这些颠覆性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它就有可能衍生出新的产业。另外,科技创新对于人才培养也要有相应的支撑作用,新利18彩票 将会把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把科技创新所取得的成果或者形成的优势转化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优势。这是我们的一个重要主题。
记者:南工大在实施“新工科建设计划”、“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方面有着怎样的考虑?
乔旭:新工业经济时代,全球传统产业亟待转型升级,要提档、衍生和派生出新的产业,这对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产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之际,人才培养专业结构的调整和学科布局的调整,就要紧紧跟上。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我们决心对学校的专业结构和学科布局进行适时的调整。我们将根据新工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创办更多的交叉学科。对学科的培养方案进行新的调整,包括课程的设置与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新工科”对师资队伍水平、教师的引进和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课程的设置提出了新要求,学校也将利用“新工科”建设的有利契机,主动出击,取得新的成效。
记者:目前学校人才队伍的状况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目标和举措是什么?
乔旭:人才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核心,新利18官方下载 是第一资源,新利18彩票 把人才工作提到了非常高的位置。除了已有很好的人才基础,基于学科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的需要、科学研究的需要和学校整体水平提升的需要,我校按照国际化标准,于近几年引进了一批海外高端人才。学校想方设法在引进人才方面投入足够的资金,不仅靠薪金吸引他们,还充分发挥了国家级平台、几位院士帅才以及灵活的体制机制的影响力。这些人才进校之后,一方面要给他们提供条件,另一方面也要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指导。我们有一个比较好的做法,是黄维院士创立的海外人才缓冲基地。高端人才进入学校后,先在基地里面工作,让他们在享受优惠政策的同时,帮助他们适应国内的环境,了解校情、国情,以期尽快在争取项目和承担人才培养职责等方面逐步适应岗位的需要。这个做法得到了中组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认可。在后续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的政策,在薪金标准、工作目标、考核机制等领域探索新的做法,争取在校外人才的引进和校内人才的培育及使用等方面,实现科学、平衡与和谐。
http://www.js.xinhuanet.com/jsstatics/interview/ngd/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