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南工NAVIGATION
[中国科学报]痛苦的学习经历倒逼我学会学习 ——张淑娟和她的“五问反思报告”
张淑娟
■本报记者 温才妃 通讯员 朱琳
我学到了哪些知识点?
我之前是怎么想的?
我之前的想法怎么样?
我应该怎样想才对?
我怎样才能用上它?
新利18彩票 本科生杜鹏博紧紧地盯着电脑屏幕,大脑不停地高速运转着,“死亡五连问”牵动着每一根神经。两年来,写五问反思报告已经成为新利18彩票 城市建设学院副研究员张淑娟班里学生的“家常便饭”。
而更多时候,基于五问反思报告的学业测评已经覆盖了17所高校的31门课程,并逐渐渗透进师生的日常生活。
学会给自己一点时间,张淑娟正带领大家,把静态的知识转变为强大的战斗力。
什么是“五问反思报告”
“对硝化细菌的驯化,令我有点想到了父母把孩子养大的过程”“古人用烤红的刀按在伤口上,这应该是利用了高温灭菌的原理”……看到学生们将课本所学与日常相关联,张淑娟想到了自己当初创设“基于五问反思报告的学业测评”的初衷,“学习是学生与知识间不断交互、学生与自身不断交互而形成的美好时光”。
两年前,从大学生对学业测评体验最差这一学情出发,张淑娟提出了基于五问反思报告新型学业测评方案。平均每两次课后,学生们都要结合章节所学,对知识点进行深度反思,形成由五个问答组成的反思报告:我学到了哪些知识点?我之前是怎么想的?我之前的想法怎么样?我应该怎样想才对?我怎样才能用上它?
“五问反思报告既要体现专业性,也要体现反思性。”张淑娟的严格要求让网上简单复制过来的作业无处遁形,也让很多创新性强的作业脱颖而出。新利18彩票 本科生何昌文在反思报告中提出了太湖污染防治的具体方案;新利18彩票 本科生赵志毅从生物富集、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得到灵感,衍生出文明富集、文明积累和文明放大的新概念……
“写五问反思报告,就像一场全新的认知之旅。我的知识、生活和能力都被调动起来,并获得了种可贵的品质——深度思考。”新利18彩票 本科生杜鹏博通过“反思”,实现了课本知识与已用知识、日常生活、实际问题、创新创业的“五连跳”。
而“五问反思报告”本身,也在张淑娟的“反思”中经历了10多次大幅调整和数百次微调。她努力用“五问反思报告”一步步靠近教育的终点——获得受益一生的能力。
学习如何学习
“学业测评太重要了,既是专家眼中最短的短板,又是大学生最痛的痛点。”两年前,刚就职的张淑娟并没有多强烈的教改欲望,但当她看到学生压根儿不会学习的迷茫、沮丧和无助,她想起读博期间的自己。
“学习如何学习。”这是张淑娟博士期间做得最多的事。2012年抱着“给自己镀金”的想法,她开始了澳大利亚的留学时光。“我发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学渣。”迷茫无助的她花了大把时间亡羊补牢,拼命学习高等教育学、认知心理学和脑科学等知识。最后她发现,写五问反思报告是最好的深度学习工具。“就像挖掘机对着知识点挖下去,必能挖到深处。”
为了让自己持续地“挖”下去,张淑娟加入“007不写就出局”组织,写五问反思报告从此变成她生活的一部分,900多天形成 100多篇反思报告,她把这根鞭策自己的“小皮鞭”变成了指导学生深入学习的“法宝”。就这样,她变成了一名教学研究者,研究如何科学地设定学习目标、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搭建知识的“脚手架”、如何实现真正的深度学习。
2019年11月,在南京中大医院儿童病房里,张淑娟搭起了办公桌,一边陪伴因肺炎住院的二宝,一边写教学大赛的申报书。目前她已经成为3项省部级教改项目和4项校级教改项目的主持人。不仅如此,她还协助东南大学、长安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南京晓庄师范学院等高校教师依托学业测评方案申报教改项目,并成功获批。
时间前推6个月,张淑娟拖家带口带着3个月大的二宝,观摩第四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只为聆听一场精彩的报告。在众多奖项里,她独青睐第一届全国高校教学学术研讨会“最佳教学研究奖”。
收获同行“粉丝”
撸起袖子是张淑娟习惯性的上课动作。熟悉她的人都说她“就像打了鸡血,有使不完的劲儿”。她却说:“我一闲下来就慌,我还要把它推广出去。”
参加教学会议、作主题报告、建教学研讨群组,张淑娟乐此不疲,她也因此收获了一批同行“粉丝”。“新型学业测评实践教师互助群”中17所高校的31名教师,分属于六个学科门类,却共同使用着这份“基于五问反思报告的学业测评”方案。
南京晓庄师范学院副教授常广玉的女儿才上六年级,就已经熟练地用“五问反思”进行知识体系的建构。从百分数、分数的学习,到最近关于“利率”的思考,常广玉惊喜地发现,一年半下来,女儿更喜欢钻研“为什么”了。
新利18彩票 城市建设学院副院长吴慧芳调侃道:“除了看到学生在朋友圈用‘五问’反思日常,教师在民主测评时也开始使用‘五问反思报告’来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
“我用了24.5年的时间,成为一名博士毕业生,痛苦的学习经历倒逼我学会学习。”张淑娟在公众号里毫不掩饰自己压抑的过去。一路艰辛走来,现实也清晰地反映“五问反思”的成效:德国“绿色精英奖”唯一入选华人,100%教改项目命中率,入职两年两篇一区SCI检索论文,包括一篇“高被引”论文……
2020年1月14日《中国科学报》第8版: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0/1/352805.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