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南工NAVIGATION
[新华日报]厚植第一资源,加快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 省委人才工作会议侧记
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关键靠人,关键靠人才。
12月23日,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省委书记吴政隆发出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全力打造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的动员令,向四海英才亮出江苏诚意、发出江苏邀约。
与会同志纷纷表示,将紧紧围绕省委决策部署,聚焦重点任务、强化责任落实,涵养人才生态、充分激发活力,让更多“千里马”在江苏创新创业竞相奔腾,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坚强有力人才支撑。
扛起担当,把江苏建成人才强国雁阵格局重要支点
加快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奋力打造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努力把江苏建成人才强国雁阵格局的重要支点、全国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在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中扛起“江苏担当”、作出“江苏贡献”。这样的目标定位,备受关注。
“吴政隆书记的讲话,彰显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人才工作重要思想的‘江苏自觉’,凸显江苏当好全国发展‘压舱石’的责任担当。”南京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华说。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南京要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级人才平台。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这个要求。南京如何发挥科教城、产业城、枢纽城的优势,在雁阵格局中为全省全国多作贡献?
“南京明确建设好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深层次推进产才城一体化,重点打造战略人才力量培养平台、国际人才首选发展平台、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平台和区域资源集聚辐射平台,努力形成‘城市与高校共生、产业与人才共荣’的生动局面。”王华介绍说,南京将坚定不移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全域人才观,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全力打造高能级的人才载体平台,扎实推动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全心营造拴心留人的服务环境。
“省委对苏州提出,到2025年,要在国家级高水平人才平台建设上取得阶段性成效。这既是殷殷期望,更是鞭策鼓励。”苏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祁松说,苏州虽是人才大市,但还不是人才强市,要牢牢抓住现代化人才这个战略资源,更大力度培育战略人才力量,更深层次推进产才融合发展,更宽视野集聚全球智慧资源,更高水平推进人才自主培养。特别是要聚焦数字经济时代下的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持续加大海外引才力度,强化重大项目平台建设,千方百计引进发展急需的人才,把更多全球智慧资源、创新要素汇聚起来,为我所用。
建设新时代人才强省,必须“强”在高水平的国际化人才队伍上,“强”在高能级的载体平台上,“强”在高含金量的政策举措上,“强”在高匹配度的人才供给上,“强”在高品质的人才生态上。这五个“强”,回答了人才强省建设的科学内涵和实现路径。
“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要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建设有影响的高水平人才平台,省委对于徐州这一要求,令我们倍感振奋。”徐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戴敏捷说,徐州将立足淮海、面向全国、走向世界,高水平建设淮海人才创新赋能先行区,在人才强省建设中展现中心城市应有作为。
打造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把新利18官方下载 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成为参会者的普遍共识。
作为全省人才发展现代化建设试点地区之一,南通市海门区开展一系列创新举措,率先出台“顶尖人才来海创业免评审”“全职高薪人才项目申报‘三不唯’”等举措。
“我们积极推动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共建省船舶和海洋工程技术装备创新中心,将来还要争创国家级,争取承接国际级海工领域新技术研发,参与‘卡脖子’技术攻关。”海门区委书记郭晓敏说,海门将持续以无微不至的真心留才,营造“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创新生态,聚四海英才,助创新转型,积极探索建设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
瞄准“高精尖缺”,全方位锻造现代化人才队伍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呼唤人才也造就人才的伟大时代;
我们推进的事业,是一项渴求人才也成就人才的伟大事业。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着力打造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现代化人才队伍,成为江苏人才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
聚焦科技自立自强,更大力度培育战略人才力量。人才短板,“短”在人才;“卡脖子”,“卡”在人才。因此,必须把培育战略人才力量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培育集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建设高质量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努力培养更多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
“更大力度培养战略人才力量,既强调培育集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又要求把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涵养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胡金波说,作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南大将结合立德树人、学科建设、科研攻关等发展布局,主动汇聚人才、持续培养人才、全面团结人才、积极成就人才,全力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助力江苏高质量发展。
“关键领域人才供给不‘掉链子’,发展才能不被‘卡脖子’。”在省科技厅厅长王秦看来,加快形成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是建设人才强省的关键力量。
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省科技厅将每年支持10名左右有深厚科学素养、长期奋战在科研一线的战略科学家,加强探索性、原创性、前沿性研究,带动形成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每年支持1000名左右青年科研骨干开展创新研究,加快建设一支以35周岁以下为主体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更加注重培养既懂科技又通市场的科技企业家队伍,研究制定科技企业家队伍建设意见,以人才强、科技强支撑江苏产业强、经济强。
“江苏去年在全国率先启动省域产业学院建设计划,设立30个省级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依托这种校政企共建新模式,实现高校人才培养和产业、行业、企业需求的紧密结合。”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说,我省将进一步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建设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基地)”,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工程实践,培养一批精于实操、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卓越工程师”。
“作为汇聚、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阵地,高校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积极创造条件为高水平人才提供施展身手的用武之地和广阔舞台。”东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攀说,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为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快速成长、脱颖而出和发挥作用打通“绿色通道”。
“我们深知,惟有通过自主吸引人才、储备人才、使用人才,特别是自主培养一批具备前沿视角、把握科技趋势、掌握过硬技术、善于创新突破的高层次科技人才,才能持续保持创新领跑者的位置。”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冷俊说,作为能源电力领域龙头企业,南瑞将聚焦保障能源电力安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服务国家“双碳”目标等主攻方向,更大力度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更实举措加强人才培养、更深层次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让人才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三链融合离不开资金链助力。“江苏银行科创人才授信企业达1.1万家、贷款余额1150亿元,与省内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广泛合作,支持115家科创人才企业上市。”江苏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夏平介绍,创新探索金融服务人才,靠前服务人才强省建设,江苏银行推出“人才金融10条”,支持“卡脖子”攻关人才605人、“揭榜挂帅”项目21个;推出人才贷、“卡脖子”专项贷、“专精特新”贷等,累计投放153亿元。
用好“关键一招”,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竞相涌流
“常格不破,人才难得”。打造人才发展现代化示范区,必须充分发挥改革的先导作用,敢破敢立、破立并举,纵深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这一个个“有利于”,目的就是用好改革“关键一招”,让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竞相涌流。
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从何突破?如何发力?答案是带着问题意识,聚焦痛点堵点难点,在管理措施上做“减法”、激励支持上做“加法”甚至“乘法”。
打造引才招才“磁场”、优化选才用才“量尺”、厚植成长成才“沃土”,呼唤改革系统突破、全局发力,涉及制度机制、服务环境、载体平台建设。比如,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为人才“松绑”,给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建立“放权清单”和“负面清单”,该下放的权力一律下放,不合理的限制一律取消;建立更加公正的评价体系,进一步破除人才评价中“四唯”现象、“帽子”满天飞等问题,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更加鲜明的激励体系,构建更有含金量的政策。
作为全省“科技改革30条”唯一试点高校,新利18彩票 制定60多个文件办法,从科研项目管理、经费报销、设备采购、到人才聘用、职称评定、成果转化,构建覆盖创新创业全流程的制度体系。“我们在全省率先提出科研成果先确权后转化模式,科技成果所占股权的90%奖励给完成人,鼓励教师将成果作价入股企业。”新利18彩票 党委书记芮鸿岩透露,在人才评价改革上,南工大突出创新绩效,坚持多元评价、分类评价。学校设置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为主型以及社会服务型等职称类型,开设直评、破格、特别推荐等职称申报通道。试点以来,全校已有30人破格、直评、特别推荐正高,教学为主型、社会服务型正高29人,其中社会服务型正高17人。
“人才工作,最核心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体制机制改革要让人才获得与个人能力、贡献相匹配的价值实现感,从而激发他们创新创业的内生动力。”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胡义东表示,有些单位推出股权激励,但这种激励往往滞后,项目做成功,团队能拿多少,事先并不清楚。“我们这几年成立39家研究所,产研院、园区和团队三方持股,团队占大股,最高可达90%,而且,明确团队核心、重要成员各持多少股,给未来成员预留多少股。”他注意到,当股权激励前置,让创新团队提前看到自己能拿多少,他们因此更有动力把成果转化干成功,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获得更高的个人回报。
作为全省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试验田”,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已在全省建设64家专业研究所、33个重大项目公司,与100多家国内外高校、150多家省内龙头企业展开战略合作。在这个产学研的创新联合体中,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按照市场机制搭建创新平台,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创新“接力”。
用好人才评价“指挥棒”,江苏建立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高级职称考核认定绿色通道,1661人获评高级职称。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张彤介绍说,江苏建立数字经济专业人才高级职称评价制度,修订出台50项人才评价标准,全面纠治职称评价“四唯”问题;推进高技能人才和专技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改革;面向156所高校、3家大型三甲医院等下放职称评审权,为人才发展松绑赋能。
吸引集聚人才,靠政策更靠服务,比真金更比真心。“十四五”期间,常州计划每年引进10万大学生,坚持“生态聚才”,实施立体化、全景式的“青年留常”计划,建设长三角青年创新创业港、人才公寓、创客空间等载体,打造全国青年创新创业最向往的城市。
今年,常州已引进9.4万大学毕业生,他们只要缴纳6个月社保,不要申请,即可按规定享受生活、居住“双资助”。常州通过多种渠道,开工人才公寓项目84个共计房源2.7万套,已竣工1.5万套、入住1万套,并通过多种渠道,计划筹集10套人才公寓。同时,向大学生提供最长3个月的免费住宿、就业咨询等综合服务。
“要让背包到常州找工作的大学生,刚刚在常州工作的大学生,有一张舒适的床,有个歇脚的地方,有个温暖的家,开启有尊严的生活。”常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季培东说。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寻觅人才如饥似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相信这样的江苏,一定会成为天下英才向往的创新创业之地。
《新华日报》2021年12月24日第2版:http://xh.xhby.net/pc/layout/202112/24/node_2.html#content_1013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