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18彩票 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研究所(Graduate Institution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是在2008年成立的“创新、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团队基础上,经过5年的协同研究的磨合与锤炼,2012年成立的研究所。
研究所聚集有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富于创新的团队,以区域经济发展、区域规划发展和生态环境发展为研究重心,目前设有: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规划研究;产业集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研究三个研究方向,近年来承担1项国家、4项省部级课题、多项地区性及横向课题,形成了跨学科综合研究的特色。
由吴俊副教授(博士、博士后)任所长,由吴俊副教授、杨青副教授、张家峰副教授分任区域经济发展、区域规划发展、生态环境发展研究组负责人。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研究所立足中国国情和江苏省情,以推进学术交流、成果产业化和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力求为促进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研究所主要成员:吴俊副教授、张家峰副教授、杨青副教授、张长江副教授、杜芸副教授、蒋海玲副教授、辛天讲师、黄东梅博士。
一、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概述
区域经济学是介于微观与宏观之间的以资源在空间维度不同经济单元之间配置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中观应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为如何在空间维度配置资源以及实施产业布局战略提供了基本分析框架。但是,随着生产组织方式日益规模化、产业在空间上日益集中以及理论界对规模报酬递增研究的日益成熟,以规模非递增报酬为分析前提的传统区域经济学研究范式逐渐淡出主流经济学视野。1991年后兴起的空间经济学或新经济地理学(Spatial Economics or New Economic Geography)重新掀起了全球对区域经济问题的研究兴趣。尤其是,以具有不可分性的有形、无形资本的共享和规模报酬递增为基础的区域范围经济效应和利益。
从区域经济发展实践来看,在招商引资和其他经济指标推动的区域经济竞争性发展背景下,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奔向基本现代化的总体发展趋势中,区域生态现代化成为区域经济研究与发展的新课题。
生态环境经济学是研究生态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学科,是生态环境学和经济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应用型学科。生态系统的作用可归结为提供资源与净化环境(污染)两大功能。没有自然生态系统提供资源和发展空间,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无从谈起,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客观上要求人类在奔向以“人的自由”为核心的现代化进程中处理好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实现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协同学(Synergetics)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多学科研究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系统科学的重要分支理论。其创立者是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著名物理学家哈肯(Hcmann Hakcn)。协同学提出,无论从自然界还是从社会领域来看,融洽、和谐、协同、合作乃是各方面获得发展、取得进步的必要条件。协同合作与矛盾斗争一样,是世界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内部动力,这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协同性。协同理论揭示系统内及系统间各要素的关系,对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协同理论未能很好地应用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中指导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这是协同理论在实践中的不足之处。
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研究的终极目标是如何获得平稳、快速、持续的区域经济增长。协同发展的基本要素是前瞻、协调、评价与纠偏,而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规划引导是协同发展的基础。
二、主要研究方向与任务
根据现有基础,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领域的基本理论问题、关键应用问题进行研究,争取在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规划、生态环境评价与区域发展政策等领域取得一批研究成果。
1、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规划区域生态环境评价与政策,上述研究方向以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基本理论的研究为基础,构成了一个系统的学科研究框架,有助于形成学科研究特色,促进了学科融合和理论创新。
2、主要研究内容
(1)以空间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探索一系列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a)区域分工、区域发展与区域公平,区域资源禀赋、报酬递增和市场潜力决定了区域分工模式,进而决定不同区域的发展道路;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集聚区域与传统产业集聚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会扩大一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探索优化资源空间配置方式和提高区域社会资本的共享性,可提高区域经济的范围经济效应和协调发展。(b)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增长,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的源泉,探索区域创新系统内在规律及其产生的协同创新能力,为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保驾护航。(c)区域经济规划引导与发展政策,没有把要素与产业在区域间流动与集聚现象以及区域之间竞争纳入考虑的区域发展规划经济政策都是不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探索研究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规划学的发展、区域税收竞争、补贴与财政转移理论、以及区域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有助于提高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落实“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
(2)以生态环境经济学为基础,以生态环境经济的CGE核算、生命周期评价及绿色财务管理为基本研究工具,探索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方面的系列问题:(a)环境规划与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为地方政府、产业园区或企业提供区域环境规划、循环经济规划、低碳发展规划、污染物减排规划、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生态文明规划等方面的服务和咨询;(b)生态环境管理创新体系研究,通过水环境管理、大气污染控制管理以及低碳发展创新体系研究,为政府环境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c)区域低碳经济建设研究: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低碳经济发展产业政策、低碳经济发展区域政策、低碳科技创新政策、流通和消费及财税金融低碳政策等,以及区域低碳式城市化的目标和考核指标体系设计研究。
主要教学任务
为相关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科研、教学实践提供工作平台。
三、研究所总体目标
我国区域经济逐渐向成熟经济演变,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客观上要求理论界积极探索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能力。本研究所将紧紧把握这一大势,充分立足现有学术资源,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成果,追踪国际学术发展前沿,以基本理论问题以及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以培养学术骨干为重点,形成有开拓能力的研究团队,争取在未来的5-10年时间里,努力使其成为在省内学术界有知名度,在政府部门和实业界有影响力,能进行国际对话与交流的学科。
具体而言,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将积极申报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其它纵向或横向课题,在院定核心期刊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出版学术专著,当成果有积累到相当程度时,争取申报省部级三等以上优秀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