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溯源
新利18彩票 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前身可溯源于 1958 年原南京化工学院独立建校时成立的文科教研室; 1979 年开始招收经济管理类学生, 1980 年建立相应的人文和经管系科; 1999 年 1 月成立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01 年南京化工大学和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新利18彩票 ,成立了经济管理学院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0 年 8 月,经济管理学院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相关学科合并组建了经济与管理学院;2015年5月,学校推行学部制,组建了新的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科概况
学院现拥有: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 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会计学、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管理、信息服务与创新管理;6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或领域) -- 工业工程、项目管理、物流工程、工商管理硕士( MBA )、工程管理硕士( MEM )、会计硕士(MPAcc); 12个本科专业 -- 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工业工程、工程管理、知识产权、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学院依托工大的优势学科群,进行战略定位,推进学科差异化发展,以“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低碳经济”三大领域作为学科发展的立足点。
人才培养
经济与管理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3000多人。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管理型、创业型、创新性、融入团队、进入角色、找准位置的人才,学院教师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健康个性的培育,努力塑造具有南工特色的经济管理类高级专业人才,同时注重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多次在全国各类大赛中获奖。毕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中,有在国内外著名高校继续深造,有在政府机关或著名企业的重要岗位发挥着作用,有自己创业成为企业家,有在教育岗位上成为学者等。
科研服务
受国家知识产权局领导并落户在新利18彩票 的国家知识产权人才培训(江苏)基地、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代理人教学研究(江苏)中心,受江苏省科技厅领导并挂靠在新利18彩票 的江苏省科技创新协会、紫金科技呼叫中心、科技创新思想库均设在我院。学院设有技术创新与产学研合作研究中心、区域知识产区战略研究所、江苏省中小企业研究所、金融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所、制度经济学研究所、技术经济研究所、现代工商管理研究所、可持续生产消费研究所、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学院与南京朗坤软件有限公司、江苏天地龙集团等多个企业共建了研究创新中心、教学实践基地和研究生工作站。学院还积极推进对外交流,鼓励走出去和引进来,与麻省理工学院、法国雷恩商学院、纽约州立大学、英国南威尔士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德国莱比锡科技大学、日本爱知工业大学等建立了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师资培训等合作关系。
学院近5年先后获得三十余项国家级项目资助,以及获得近百余项省部级及其他项目,横纵向科研项目逐年增加。多个重要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奖项,其中有赵顺龙、陈同扬等主持的“江苏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调研”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一等奖、王冀宁获得2014年第十三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近年来,学院教师在《Abstract and Applied Analysis》、《经济研究》、《管理科学学报》、《管理世界》、《金融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国内外权威性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数十篇学术论文被 SCI 、 EI 、新华文摘等收录, 出版专著和教材三十余部。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一支老中青结合、专兼职结合、学历层次较高、专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占教师总数的半数以上。专职教师中有在国内省内若干领域中具有一定学术影响的学科带头人,有一批理论基础扎实、科研能力强、发展后劲大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兼职教师中有知名企业家和在国内有相当学术影响的中青年教授。学院每年派出4-5位教师出国研修。
发展前景
经济与管理学科是学校重点建设学科,审时度势,我们将紧紧抓住学校和社会为学院提供的发展机遇,学院奉行 “ 一体两翼四强化 ” (以学科建设为主体,以学生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为两翼,强化学术氛围、强化合作沟通、强化团队建设、强化激励机制)的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战略、目标与定位,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推进学科建设与团队建设快速发展,大力开展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学生教育与培养质量,进一步拓宽对外发展的渠道,积极推动科研工作持续上台阶;以学院学科建设规划为中心,紧密围绕 “ 一个论坛、二个平台、三个增长点 ” 开展各项工作。一个论坛:一个青年教师学术论坛,二个平台: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江苏省科技创新协会,三个增长点:学科增长点、 MBA 增长点、知识产权增长点,其中学科增长点是核心。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构建学院学科建设平台,围绕学院学科建设方向形成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研究成果,培养造就一支高层次、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升学院整体人才培养水平、提高学院的社会知名度。
2019年9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