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
当前位置: 首页> 规章制度> 学校> 正文
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
阅读次数:发布时间:2006-09-20

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

南工教[2002]1

为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更好地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发展趋势,根据国家教育部(教高[2001]4号文)和省教育厅(苏教高[2001]66号文)《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特制定新利18彩票 《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

第一条充分认识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地位,进一步确立本科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学校的生命线。本科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和基础,抓好本科教学是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质量建设,把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学校各级领导在各项工作中要自觉维护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教学质量的首要地位和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

1.学校党政一把手作为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好本科教学质量。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每学期至少对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一次专题研究,研究本科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指导和推进学校教学工作的不断创新,使本科教学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教学校长全面负责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每月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例会,重点研究1-2个教学工作、教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切实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3.学校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针对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开展专题讨论研究,提出方案并组织实施。

4.学校设立由主管校长为主任委员的教学委员会,负责全校本专科教学的工作事宜,研究讨论有关学校本专科教学工作中的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风建设、教学评估、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专业发展规划等重要问题;各学院(系)将设立院(系)教学分委员会,负责本单位本科教学工作事宜,分委员会定期召开院(系)教学工作会议,落实教学工作具体措施,解决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5.学院院长(系主任)、总支书记作为本单位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应当亲自抓好本科教学质量,每学期至少进行二次院()务会议,专题研究本单位本科教学质量问题。

6.学校各级领导要经常深入课堂,了解教学第一线情况,校级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次;学院(系)领导及机关各职能部门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次,听课要作好听课记录,提出建议,及时反馈给教学管理部门。

第二条进一步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力度,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必须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以确保扩招后生均教育事业费及时、足额到位,并逐年有所增长。

1.学校确保年生均教学经费(本专、科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修理费、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等)不少于1000元,且每年有10%-15%增长。

2.依照有关文件规定,除学校确保年生均教学经费不少于1000元外,学校再从学费收入中提取不低于20%用作日常教学经费(教学经费的内涵与六项教学经费相同)。

3.依照有关文件规定,学校要设立专项经费,并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用于实施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

4.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投入,实行专款专用。

第三条把教学工作质量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的重要标准

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天职,教学工作的好坏是衡量教师工作的主要标准,也是考核教师工作和教师职称聘任的关键条件。

1.在教师职称评定中,真正实行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即根据教学评价的结果,凡教学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或本年度出现教学事故的教师,二年内不得晋升高一级的教师技术职称。

2.对二年内不主讲本科课程、或达不到本科教学基本工作量和质量要求的教师则不能聘任其相应的教师技术职称。

3.对教学效果差和学生反响较大的教师,教学管理部门可以提出暂停或取消其授课资格以及更换教师的建议,报校长批准。

第四条大力提倡教授上讲台,加强本科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有大批优秀教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教师要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教学质量。教授必须讲授本科课程,对55岁以下的教授实行三个一计划,即规定各院(系)每学年平均每位教授至少要为本科生讲授一门课程(授课时数应大于该门课程时数的30%且不低于20学时);每学年每位教授与所在院(系)的本科生进行一次座谈;开设一次面向全校学生的素质教育或面向本学科的学术讲座。对无正当理由连续二年不服从学校安排讲授本科课程的,学校不再聘 任其 教授职务。

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校内外院士和知名专家、博士生导师向本科生进行讲学,或开设专题讲座,努力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第五条建设一支爱岗敬业、业务水平优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要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成一支爱岗敬业、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1.教师应具有高尚师德、优良教风和敬业精神,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学校和院(系)要通过组织学习、严格考核、奖优惩劣等多种形式,加强教师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自身修养,使教师成为学生行为的楷模和表率。

2.学校设立教师业务专项培训基金,师资管理部门要有计划、有重点、有目的地分批、分层次地培训中青年教师,强化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尤其要重视公共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教师的培训工作以及新增专业中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针对目前大班上课的特点,建立助教制度,重视课后的辅导答疑工作。

3.学校要像重视培养学科带头人一样高度重视教学带头人和教学名师的遴选和培养,单独设立教学教授岗,真正做到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一视同仁,教改项目及其成果与科研项目及其成果一视同仁,教学带头人与学科带头人一视同仁。

4.学校要花大力气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并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出国进行学习,努力营造以教学为中心的良好氛围,采取特殊政策和激励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充实到本科教学工作第一线。

5.努力提高本科课程主讲教师的学历层次,提高教学第一线教师中博士学位的比例,从而达到整体上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第六条切实加强学风建设,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优良的学风建设对提高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切实抓好学风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1.加强教风建设,树立优秀教风,以为人师表、优良教风带动学风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才观和就业观。

2.积极采取措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研任务,通过参与科研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形成热爱科学、热爱学习的好风气。

3.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学分制为主要管理制度的教学管理和学籍管理制度,加大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力度,鼓励学生在完成其专业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进行跨专业、跨学科学习。

4.严明学习纪律,严格考试管理,严肃考场纪律,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杜绝考试作弊现象。对于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传授学习方法,注重和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七条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体现,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是促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的有力保障,只有切实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革,才能充分发挥课堂这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1.学校要建立起一整套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知识构架及课程体系,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尤其是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的教育,对理科学生要侧重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同时要着力培养文科学生的科学素养。

2.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各院(系)应高度重视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的整体改革,不断调整课程结构,教学内容要少而精精而新,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不断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趋以合理,做到本科知识构架的整体优化;积极鼓励和倡导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参加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要求参与科研项目或教改项目研究的教师人数达教师总数的50%-70%。

3.充分认识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着力抓好公共英语、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4.积极探索考试方法的改革,加强题库建设,加大教考分离力度,鼓励广大教师采用多种考核形式(笔试、口试、论文等),逐步建立由注重知识考核向注重能力考核的转变。

5.学校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数字化教学环境的建设,进一步加强课程的信息化建设,更广泛地引进和开发多媒体课件,鼓励教师积极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在此基础上建设精品课件;争取通过2-3年的努力,学校开设的必修课程中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数比例达到30%以上,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的课程占全部本科课程数的15%,实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第八条加强教材建设,积极推动使用外语教学,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教材的质量直接体现着高等学校教育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水平,也直接影响本科教学的质量。学校要建立和健全一套鼓励教师编写教材和广泛使用先进教材的有效机制。

1.着手建立教材编写制度。鼓励教师编写具有一定特色的高水平教材,加快教材更新换代。

2.着手建立教材评价制度,对教材使用进行广泛调查,杜绝质量低劣的教材进入课堂。

3.教材选用应由各学院(系)负责,由教学委员会及教育管理部门审核。鼓励教师使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九五国家重点教材和国家及省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确保理工类专业使用近3年出版的新教材的比例达50%以上;文科类专业使用近2年出版的教材达到50%。对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等发展迅速、国际通用性、可比性强的学科和专业提倡引进使用先进的、能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原版教材,并对积极使用外语原版教材的教师,学校将给予一定的奖励。

4.学院(系)应对有条件的专业,有计划地逐步使用英语等语种进行教学,力争在三年内使用外语教学的课程达到所开设课程的5%,对暂不具备直接使用外语讲授条件的课程,可以选用外语教材,实行中文授课,分步到位。

第九条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和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高度重视本科教学的实践性环节的改革和建设。

1.学校要根据专业建设规划合理调整实验室布局,形成若干个教学实验中心,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实验室教学条件。

2.各教学实验室要确保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开出率达到100%,注重更新实验内容,提倡实验教学与科研课题相结合,开设一批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力争此类实验占开出实验总量的30%以上。

3.学校各类实验室、图书馆都要对本科生开放,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科研和创新活动。文科学生按专业要求参加文科实验或社会实践。

4.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鼓励学院(系)与工程单位、企业联合办学。每个学院(系)要有固定校外实习基地23个。

5.学院(系)要高度重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把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好坏作为评价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建立和健全本科毕业环节考核管理的规章制度,实行毕业设计(论文)评优制度;学院(系)要定期对毕业论文工作的进度及质量进行检查。

第十条进一步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教学质量监控是加强教学工作宏观管理和指导的有效措施。学校要十分重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工作,采取有效机制,使教学质量监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1.学校要认真研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探索适应大众化教育发展形势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从研究型、工程型及应用型三种类型分层次地制定人才培养质量的指标体系,使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方向性和可操作性;学院(系)应采取包括学生评价和同行评价,甚至用人单位评价在内的客观评价系统,在此基础上评出教学质量考核等级。

2.学校将建立教学考核信息反馈制度,对课程的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及时向相关院(系)和教师反馈信息,以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3.教学巡视和督导应深入到教学的各环节进行检查和指导,对教学中的问题应直接提出,也可提出处理意见,报教学主管部门。

4.社会对毕业生评价是培养质量高低的可靠证据,学校各院()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对每届毕业生有选择地进行跟踪调查,逐步建立起固定的若干个毕业生信息反馈点。

第十一条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加强教学管理是教学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科学、有序的教学管理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和上升。

1.教务处作为主管教学校长领导下的从事本科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的行政管理部门,要认真研究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规律,做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使教学管理迈上新的台阶。

2.学校将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建设,逐步实现学校本部与各校区、各院(系)的计算机教学管理网络化,使教学管理从规范化走向现代化和科学化;

3.教务处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总结和完善学分制管理办法,既重视目标管理,又强化过程管理。

4.教学院长(系主任)要确保有足够精力投入到教学管理工作中;学院(系)要加强教研室(课程组)的教学研究活动,确保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各院()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出相应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创造性地贯彻国家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的有关文件精神和本实施意见,把本科教育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新利18彩票

○○二年元月八日



发布:管理员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