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评估新方案今年试点 高校如何自评是“大问题”
阅读次数:发布时间:2012-03-23

今年两会期间,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建设,是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个关注点。而就在2011年,为提升教学质量,教育部还专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要求建立健全以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为主要内容,政府、学校、专门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与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教学评估制度。应该说,高校如何就教学质量给自己打分,正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自我评估,高校要走出扎实一步

记者: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高校教学的自我评估?

刘振天:将自我评估正式纳入评估制度体系,是完善我国高校教学评估制度的重要步骤,这一步走扎实了,必将有力促进高校教学评估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自我评估是以高校为主体,自己组织的对校内教学进行的各种评估。自我评估是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和质量管理的重要基础。高校通过自我评估,能及时掌握学校自身教学工作状况,增强质量保证意识,有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

记者: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是教育部组织的高校教学评估,对自我评估了解得还不多。

刘振天:事实上,高校自我评估活动早就存在,但真正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还是近年来的事。随着我国政府实施的高校教学评估工作的不断深入,激发并促进了高校主动开展自我评估工作,越来越多的高校把自我评估视作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和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但由于种种原因,高校教学自我评估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自我评估,问题还在自我

记者:高校是习惯给别人打分的,要自己给自己打出合适的分数,最大的问题还是在自我

刘振天:是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高校自我评估还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

目前,不少高校把自我评估仅仅作为政府开展的外部评估的一个阶段或者一种补充,从而使自我评估过分依附于外部评估,丧失自身独立性和自主性,不能很好地发挥自我评估的独立功能。

我们知道,政府开展的评估工作,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自评自建阶段、专家进校评估考察阶段和评估后整改保持阶段。这里的自评自建,其实就是通常意义上的自我评估,它是搞好评估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但这种意义上的自我评估,在很大程度上并非出于高校自我需要,也非自主选择,它只是一种迎评的准备,突出性、功利性和被动性强,且往往形式重于内容。因此,这种迎评性的自我评估很难内化为学校及其师生员工的自觉意识与行动,其效果是有限的。

记者:如果缺乏主动性,依赖外部评估,估计也不会具有针对性的积极评估。

刘振天:这正是我们要谈到的第二个问题——自我评估缺乏独特性和针对性。

现行的高校自我评估是由外部评估带动和催生的,其结果便不可避免地深深打上外部评估的烙印。如学校教学工作评估、专业建设评估、课程建设评估、教材评估和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等,其评价指标、标准、程序、方法等基本上简单套用外部评估模式,实际上是外部教学评估的翻版,程式化色彩重,未能全面体现本校教学工作实际,针对性和独特性差。

还需要提到的又一个问题是:高校自我评估施行的是自上而下的单一行政取向。现实情况是,高校教学自我评估常由领导和行政部门发动,师生员工只是被动参与和接受检查。站在师生员工立场上看,这种自我评估仍然是自上而下的外部评估,未脱离行政色彩和管理主义倾向,致使自我评估缺乏广泛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差,责任感和使命感弱。显然,行政化的增强和主体性的缺失,最终使自我评估的本质发生扭曲。

自我评估,最重要在提高实效

记者:那么,现在我们很有必要评估一下当前的高校教学自我评估了。

刘振天:是应该重新审视。我认为,这需要高校正确理解自我评估的本质,进而科学组织和实施自我评估,提高自我评估的实效。

第一,转变观念,重新认识和理解高校教学自我评估的本质内涵。高校教学自我评估之所以出现上面的问题,关键在于人们对自我评估的本质存在认识上的偏差。高校本应是自我评估的主体,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将主体窄化为高校管理者,那么,学校最基本的教学活动主体——教师和学生被置于自我评估主体之外,使他们成为被评估、被检查和被管理的对象。这种情况下,越是加强自我评估,可能就越会加重师生员工的负担,加重学校管理者与师生的对立,显然,这绝非自我评估的初衷。

记者:您说得很准确,高校自我评估,老师和学生必须是主体。

刘振天:自我评估是教学活动主体对教学活动所进行的自主反思,是对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认知和判断。这种反思不单是学校管理手段,更是师生完善自身的需要。如此理解,就把自我评估的主体从高校管理者回归到教师和学生,从而还教学自我评估以本来面目,同时赋予自我评估广泛而深入的基础,有助于自我评估的内化和深化。

另外,需要丰富自我评估的内容和形式。当前高校以行政手段开展的各种教学自我评估有其必要性。但与此同时,不能忽视来自基层和一线师生员工自觉参与和开展的自我评估活动。比如,院校研究、教师行动研究、自我反思教学等,这些都是自我评估的重要内容和形态。以教师行动研究为例,它并不是根据校方要求进行的,是一种典型的无硬性约束、无刚性标准的自我评价与研讨,其最大特点是教师将自我教学活动主动纳入反思的对象,研究和探索教学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分享交流教学经验教训,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工作,提高自身教学效果。有了这样的自我评估,外部要求才能内化成教学活动主体的自觉行动。

第三,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自我评估文化。从主体自觉反思的立场出发,自我评估的最终目的和任务是构建反思型学校、反思型领导、反思型教师和反思型学生,归根到底是建立反思型、学习型的自我评估文化。

记者:这个问题,又应该如何着手?

刘振天:我感觉,还是需要学校提供条件、建立机制。一是要理顺外部约束与自我管理之间的关系,变外部硬性规定、刚性评价和机械管理为师生自主参与、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二是改变过多依赖于外部要求和检查评比现象,要更多地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反思与发展机会,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教学培训与经验交流、创设教师教学论坛;设立项目支持教师教学行动研究,主要是课程、教材和教法研究;三是提升教学地位,改变重科研轻教学现象,尤其是要把教学研究纳入科研范围,增强教师教学改革及成果意识,使教师不单忠诚于专业学术发展,更忠诚于学校教学工作。

链接1:教育部部长助理林蕙青去年在上海交大举行的高水平大学本科教学改革推进会上表示,全国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新方案将于2012年起试点,2013年起正式启动。新方案将取消统一指标,采取分类评估,各高校的教学质量将接受全社会监督。

  新方案从制订伊始就备受关注。林蕙青介绍,新方案是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分类的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和国际评估为主要内容,政府、学校、专门评估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与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教学评估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把文科类院校和理工类院校、专业类院校和综合院校放在同一指标体系里衡量;而新方案将不再采取一个标准,而是整体设计,以学校自评为基础,突出分类指导、分类评估的理念。同时,高校将向社会公布年度报告,接受各界监督。

  林蕙青说,新方案鼓励高校根据情况自我定位,考察办学条件、质量和定位的符合程度,其评价标准、形式和发布渠道都是多样的,高校里有多少教授给本科生上课也能作为评价标准。

39“985在推进会上公布了201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北京大学提出本科教学具体目标;清华大学实施优势转化战略;上海交大采取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南京大学启动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此外,39所高校纷纷试点拔尖人才培养实验计划,为本科精英成立教学特区

  会议透露,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本科教育的投入。据悉,2012年的本科生生均公用经费将从今年的9000元上升至12000元。

链接2:《光明日报》评论员文章: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应反映常态质量

教育部相关人士表示,全国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新方案将于明年起试点,后年起正式启动。新方案最大的亮点是,将取消统一指标,采取分类评估,并且各高校的教学质量将接受全社会监督。《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指出,高校是我国高级人力资源的重要培养基地。高校的本科教学质量事关我国高级人力资源培养,高水平的本科教学质量,意味着高校能给各行各业大量供应高水平的人才。因而,对本科教学水平和质量,不仅教育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包括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在内的社会各界也十分关注。

  衡量一所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怎么样,需要按照一定的指标来评估。从2003年起,教育部启动了第一轮为期5年的全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估。这一轮评估虽然客观上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总体上说其重要价值仍是十分突出的,给所有高校发出了一个警示:高校必须把抓好本科教学质量放在重要位置。

  事实上,上一轮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为新一轮评估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从2007年起,由于暴露出的问题多多,高教界不断响起取消高校教学评估之声。时任全国政协委员、教育学家朱永新认为,高校教学评估存在系统性的造假行为。除了评估规定的硬性指标数据等方面的集中造假,还或明或暗地引发了腐败。比如被曝出有高校主动给评估专家和验收领导送礼;有高校则被评估专家和验收领导要求提供游山玩水等。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在新一轮的评估中以顶层设计式的制度改革来规避。

  此外,由教育部主导的本科教学评估,对部属大学而言,难免有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嫌疑。这就要求教育部在新一轮评估中,务必一视同仁地客观真实评估部属大学和地方高校。对于发现的严重问题,不管是什么级别或层次的高校,都不该遮遮掩掩,应该及时公开公布,接受监督。只有这样,才能让全社会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放心,惟有如此,评估才能达到实质性的目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优,评建结合,重在建设,重在提高。

  为避免评估工作严重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笔者建议评估工作本着高度重视、低调进行的原则开展,以使评估尽量真实地反映高校的常态本科教学工作质量,而不是紧急检查状态下的特例。同时,建立健全评估投诉、造假腐败举报、仲裁与反馈机制也非常必要。



发布:高教所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