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麻省理工大学的OCW(开放课件)项目已经进行了5年,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创了互联网时代开放共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动。与此同时我国的创建国家精品课程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全国各个高校发挥各自的学科优势发布了很多很好的网络课程。那么麻省理工大学的OCW项目作为一个全球公认的优秀网络资源项目对我国的精品课程建设能提供哪些借鉴之处,我们可以从OCW项目上学习到哪些优点来进一步加强我国的精品课程建设。本文试图从OCW项目的知识共享理念和OCW课程的技术解决方案两方面入手进行分析,以便从中找出对我国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有意义的启示。
关键词:OCW 精品课程 知识共享
前言:
2003年9月30日麻省理工大学开放课件项目网站发布500门课程,标志着开放课件项目正式启动。此后其课程资源的建设、网络发布和系统评估等工作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经过2004年4月、2005年1月、2005年4月三次较大规模的发布,所发布的课程已经包括MIT全部五个学院33个学科,课程总数达到了1100门之多,完成课程数量占其最终课程发布总数1800-2000门的一大半。这一项目从2000年初酝酿决策,2001年正式对外宣布。2002至2003年初的非正式发布,到2003年9月正式对外发布500门课程。再到增加至1100门课程,MIT OCW迅速地将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从其最初的一个大胆设想到今日这个容量达48G之多且还在不断扩充的庞大的课程网站,麻省理工大学不断带给大家以惊喜。据MIT OCW项目组的电子报 (Newsletter)提供的信息表明:截至到2004年10月,MIT OCW网站在3年多的时间内已建成一个庞大的资源库。网站总数据容量48GB,包含14,717个Html文件,15,640个独立的PDF文档,16,078幅图片,总计55,171个文件。[1]不仅如此,MIT还以自己的行动在国际上掀起了一股开放课程运动的潮流。据报道现在已有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美国犹他州大学、日本东京都大学等诸多国际知名大学加入到这一运动中来。他们陆续公布了各自的OCW项目计划,相关课程网站正在建立之中。
目前,我国也正在集全国之力开展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教育部2003明确提出计划用5年时间建设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并免费向社会公布所有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与之呼应,各省也在组织省级精品课程的评选,各个高校也在积累着自己的网络精品课程资源。作为一个进行大规模网络课程建设的后来者,我们可以从麻省理工大学这个先行者上得到一些什么有益的启示并以此为我们的精品课程建设所用呢?本文试图对麻省理工大学的OCW项目作一个比较分析,从该校OCW项目的理念和技术解决方案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对我国精品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一、麻省理工大学OCW项目知识共享的理念对我国精品课程建设的启示
这是一个互联网的知识经济时代,这是一个信息与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时代。今天有用的知识如果不通过共享使更多的人充分加以利用,那么这些知识可能很快就会过时,进而造成知识的浪费,并加剧知识拥有者与知识贫乏者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新的知识的产生也更加依赖创造者本身所拥有的知识和信息的广度和深度。知识创新是在知识继承基础上的发扬、加深、重新加工和发展。因此,要促进人类知识进一步的增长、发展与创造,填平已有的知识鸿沟,对知识进行公开和共享是一条最有效最切实可行的路径。只有当人类共享彼此各自所拥有的知识时,他们才能够从最好的思想中进行选择并形成更加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新方案进而创造出新的知识。人类彼此交换实物不会使交换双方的实物增加,但彼此交换知识却能做到这一点。因此知识公开与共享代表了人类进步的发展方向。但现实社会中人们认为创造知识要付出成本,所以把自己的知识视为自己财富的一部分美其名曰知识产权。君不见很多的跨国公司以知识产权为大棒对中国人漫天要价,还有一些大学的天价网络课程。所有这些都可以看成是知识私有化的一种体现。难能可贵的是麻省理工大学凭借其声誉和其所拥有的优质的知识资源,完全可以把这些资源卖个好价钱,但它没有这样做,相反还通过自己的OCW项目把这些优质的资源无偿地贡献出来。其背后的真正意义在于麻省理工大学创造了互联网时代开放共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动。这里“开放”的涵义包括:1.免费供全世界任何学习者和教学人员使用,无需注册、登记,不收费也不提供学分和学位;2.以此作为与全世界高等教育、学术机构人员进行交流的平台。通过国际交流,麻省理工大学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新思想、新内容和新方法,最终达到发展和创新麻省理工大学教育的目的;3.通过OCW营造一个全球化的教学社区,麻省理工大学希望从这一全球性的资源库中获取知识创新的智慧和力量。这无疑是一个双赢的结果。[2]麻省理工大学在其OCW章程中明确指出世界上的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免费获取这些资源,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应用,如修改、翻译、直接应用等。只要你承诺是非商业性的用途即可。同时作为知识的利用者也有义务把自己利用OCW的知识所创造的新知识无偿提供给别人使用。
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也应该吸取这一理念,用开放、共享、交流的胸襟来建设精品课程,要突破传统课程模式和小圈子利益的束缚。大力促进全国范围内的知识开放、共享运动。通过开放、共享、交流,知识才会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当然精品课程的开发者对自己的资源拥有知识产权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件。国家对此已经作了充分考虑。教育部文件就明确指出:“国家精品课程视为职务作品。凡申请国家精品课程评审的高等学校和主讲教师将被视为同意该课程在享受"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期间,其上网内容的非商业性使用权自然授予全国各高等学校。国家精品课程要按照规定上网并向全国高等学校免费开放,高等学校和授课教师要承诺上网内容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3]衷心的希望参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高校和老师能把这一事业看成是一种知识的公益性事业不断完善自己的课程内容,革新教学方法,用自己的实际行为体现开放、共享的理念,实践大学机构对于社会的使命。
二、OCW的技术解决方案对我国建设国家精品课程的借鉴作用
麻省理工大学的OCW项目使用了各种工具包和硬件设施来推进课程的建设。具体有Sapient公司为该校OCW网站设计基本内容管理和发布构架,提供程序管理和内容授权服务;微软(Microsoft)公司经过授权协议提供咨询服务,帮助该校 OCW应用基于微软内容管理系统2002(CMS)进行内容管理发布;Akamai公司通过遍布全世界的网络体系提供该校 OCW内容的发送和传输、统计,以及网络存储、视频流服务、网站监控工具、搜索引擎等服务。[4]这些工具的使用大大加强了课程建设的速度。通过提供一致的外观界面设计对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呈现作出统一规范。不同课程的网站使用界面统一,色彩配置具有亲和力,页面内置强大的搜索功能,便于用户查找整个网站或某门课程的内容。整个网站的内容按照不同学院、不同课程分类,以课程为单位组织资源,每门课程包括了课程概述、教学进度表、电子教案等内容。[5]这种规范式的统一设计使得相关教师不必为发布课程而花太多时间用在学习网页制作的知识上。因为整个课程发布过程是流水线生产方式进行的,从课程登记到课程资源准备和设计、内容的格式化和标准化、建立课程站点、初步评价、阶段发布、故障排除和完善等环节紧紧相扣。这种流水线式的课程生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并且便于相关项目组的成员分工协作,使教师参与更加方便,工作进度不断得到提升。教师的工作重心集中于备课或授课,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的重点、难点,提供参考资源和参考工具,帮助自学者促进个人知识发展。[6]
国内的精品课程是从全国各个高校送上来的课程中评选出来的,所以大家的风格各式各样,页面元素的分布千姿百态。不但不同的高校的课程布局元素差别极大,就是同一高校内部也是不尽相同,更有甚者同一个学校同一系的课程布局元素也不尽相同。这样做虽然满足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要求,但因为大家的风格不尽相同,开发流程也不一样,效率必然低下。容易导致大家受小圈子利益的束缚而影响课程的质量。因为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非一日之功可以完成,所以建设精品课程应具有整体的、全局的观念和视野,树立大课程意识。精品课程要出精品同时也要降低成本,还要便于全面推广。而要达到这一目标要求对课程的技术结构进行统一规范是一个必备的条件。采用类似麻省理工大学在其OCW建设过程中采用的内容发布和管理系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这样可以保证整个国家的精品课程以一个统一的面目出现,便于大家的认同,类似于企业品牌中的LOGO,这样可以提高公众对国家精品课程的认知度,便于精品课程的推广,同时也降低了课程开发的技术门槛,使相关的教师能更加集中于教学、授课和提供学科资料等资源建设上来,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精品课程资源的质量。拿OCW和我们的精品课程相比:一个是精致的流水线生产的产品,一个还有些手工作坊生产的味道。这不能不令人深思。以创新、追求卓越而闻名于世的麻省理工大学在其OCW建设中体现的统一规范难道不值得我们好好的学习吗?
麻省理工大学所有发布OCW课程均放在专用网站。这种处理方式尤其值得肯定,它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不同地域、不同上网条件的用户对资源的获取。同时也便于采用分布式网络资源发布方式,在全球的不同地点建立许多镜像的站点便于大家更快地获取所需要的课程资源。如中国地区的用户就可以通过访问麻省理工大学在中国的镜像站点来进入相关的课程的学习,而不必直接联结美国主站。这样处理可以为用户带来极大的方便和更快的上网速度以及更便宜的上网费用。再来看我国国家精品课程的网上发布的技术处理,就会发现一些不足之处。虽然所有的国家精品课程用一个专门的网页来发布这些课程。网址如下:(http://www.core.org.cn/jpkc/index_leilhtml)但具体到每一门课程的原始地点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存放地址。做得比较好的精品课程如清华大学等高校的精品课程在本校的网站上有一个专用的域名来存放自己学校的精品课程网页,而一些学校的精品课程因为所属的学科不同所以发布的地址也不一样。这样做很不利于用户查找他所需要的课程地址。因此我国能否在网络上建立一个精品课程专用的门户网站,来改变目前这种分散的发布形式。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它可以为大家浏览相关的课程网页提供更大的方便。从长远来看,如果将来条件成熟时还可以在全国不同的地方建立镜像站点,加快大家的浏览速度。
麻省理工大学还为相关课程的学习建立了配套的ICOMPUS虚拟学习社区。这一项目包括:麻省理工大学 Online Assessment Tool(iMOAT) ,Online Lectures and Homework(Xtutor),Project-Based Learning in Engineering Design (Robot World), Remote Labs(ilabs),Sketch Understanding(Magic Paper),Technology-Enabled Active Learning(TEAL) 六个部分组成。[7]世界各地的学习者都可以利用这一学习社区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同一门课程的使用者相互自愿帮助。此外麻省理工大学和犹他州立大学的开放学习机会研究团队( OSLO)正在开展合作,在课程中导入了OLS系统(开放学习支持系统)。希望能够通过“社区性软件”使非正式的学习人群能以开放教学内容为纽带成立社群。这两所大学的研究团队承诺为“社区性软件”的使用者提供帮助,为他们的学习创造更好的便利条件。现在已有七门开放式课程连结到学习社群的网站。全世界的学习者可以通过这些网站互相联络,展开学术合作,成立学习小组,在使用麻省理工大学“开放课程网页”教学设定下得到正式与非正式的支援。再回过头来看我们的精品课程,很少有哪一门课程想到要为学习者的学习与交流提供一个平台,以促进大家的学习。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进行课程网页设计时的一个遗憾。其实麻省理工大学的OCW也好,还是国内的精品课程也好,均可以看作是某种形式的远程教育,而远程教育由于师生在时空上的相对分离,因而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互便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因此,希望国内的精品课程网站能借鉴麻省理工大学的这种做法,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精品课程。
当然麻省理工大学的OCW项目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如:OCW开始对一些课程提供完整的课程资源的ZIP文件包下载,供用户离线阅读;在项目的沟通和推广中主动宣传开放、共享的理念、收集外界的反馈、通过Newsletters介绍项目的最新发展;采用评价策略,建立灵敏的反馈机制等。因为篇幅所限,这里我们就不再详细说明了。作为一个成功的公益性网络资源开发项目,OCW为我们的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发布:教育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