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建设的特点、优点和难点
阅读次数:发布时间:2011-10-13
一、精品课程的几个特点

  1.先进性

  精品课程的教学理念要先进,教学内容要先进,教学方法、手段要先进。

  2.互动性

  通过建立健全精品课程评价体系,即有效的反馈机制的建设,通过消化较内、校外、甚至国外专家、同行、学生在利用精品课程建设方案,调整和补充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强化精品课程建设者与使用者的互动建设,这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一条必备的途径,同时也是一条捷径。

  3.整体性

  精品课程包括了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技术手段、教学制度等要素。精品课程建设要考虑完整的课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即课堂授课水平、教与学的互动、学生课余的自主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学业成绩的评价以及教学辅助手段和教学参考书的建设等,要抓住各方面间的关系,关注整体建设而不是局部建设。

  4.开放性

  通过精品课程网站,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打破现有教育教学质量受制于教学资源不足的瓶颈,通过免费为师生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几个优点

  1.实现了课程资源的共享

  在精品课程建设标准中,从课程的筛选、申报、评审到公示、公开和使用,都要通过网络进行,最终必将充分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2.教师和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教育部精品课程建设为高等学校的课程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样板,带动了其他课程的建设。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好的课程内容、教案、课件以及各高校颇有分量的教师的教学录像等都搬到网上,使不同学校的广大学生可以共享最优秀的教学资源,并可以及时地与名师交流和沟通。同时,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教师利用网上精品课程资源,彼此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借鉴,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学、教、研相长,促进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和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推进了高校信息化建设进程

  精品课程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特别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手段的使用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这一目标的,广大师生欲从事精品课程的建设或使用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就必须提高其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同时,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也对各级教育机构的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将进一步推进高校教学和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

三、精品课程建设的几个难点

  1.精品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

  当年很多高校均存在这种现象,即某一课程,名师与其他承担该课程的教师教学水平差距很大,名师在时,课为精品,名师一旦离岗,则课程保持水平难有人继。

  课程要有水平,其主讲教师必须有水平,课程要保持一贯的高水平,就必须有持续的高水平的师资梯队作保障。因此,各高校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必须把精品课程建设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名师的传、帮、带作用,着力培养能够担任精品课程教学的后续师资队伍,也就是造就大批教学名师梯师,保证优质课程教学的可持续性。

  2.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规划、设计

  这是任课教师申报各级精品课程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有待加强,现在教学所使用的课件以演示文稿(powerpoint制作)居多,以视、听、说相结合的动态的多媒体课件较少,因缺乏高水平技术人员的参与,许多课程的网页设计形式呆板,网页内容欠灵活,网页项目涵盖不够。因此,应当为那些缺乏网页技术人员的优秀课程提供建设平台,在此基础上谋求更高水平的网上资源的规划和设计。同时要致力组建一支理想的精品课程建设队伍,不断提高这支队伍的信息技术水平。

  3.持续性的支持、资助

  精品课程的建设并不能毕其功于一役,网上课程资源也决不能是静态不变的,课程内容需要及时地更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也需要不断地改进,这一切都需要持续性的支持、资助。保持课程“精品”地位,远比创建“精品”更难,创建是“攻坚战”,而维持则是“持久战”,“攻坚战”易,“持久战”难,没有持续性的支持、投入,精品课程的持久建设将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四、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1.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

  精品课程也只是专业系列课程中的一门课程,只是一个“点”,在关注精品课程建设的同时,也一定要关注专业整体的课程建设,要注意到“面”的建设,只有专业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上去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上去。

  2.处理好评估过程中“柔”与“刚”的关系

  归根结底,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因此它的建设既要有学术水平,也要有技术水平,更要有教育水平。教育性是第一位的,抛开课程的“育人”属性而过于刚性地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对人才的培养、对创新是不利的。

  3.处理好“质”与“量”的关系

  精品课程建设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实践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在“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上,重“质量”而不求“数量”,强制式、组合式、突击式地进行精品课程建设不可能达到“精品”的目的,也不可能发挥“精品”的作用。
(作者: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姜启跃)


发布:教育技术中心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