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 文章作者:
  • 发布账号:朱丹
  • 发布时间:2021-10-06
  • 浏览次数:

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


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学会、本地区科协组织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中国科协


2021827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21—2035年)》,依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面向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中国科协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本规划主要明确全国科协系统的重点任务,是各级科协组织及所属学会的行动指南,是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的依据。


一、开创新发展阶段科协事业新局面


十三五时期科协事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五年来,各级科协组织及所属学会不断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深化系统改革,对科技工作者的吸引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坚持把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作为主责,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创新文化生态建设,科协组织在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进一步发挥,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线上线下系统联动推进。坚持把学术交流作为立家之本,在推动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和世界一流学会建设、促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等方面迈出新步伐。坚持把科学普及作为看家之本,推动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由2015年的6.20%提高到2020年的10.56%,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坚持把决策咨询作为强家之本,发挥科技群团特色柔性智库优势,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回应重大社会关切等取得新成效。坚持把对外民间科技交流合作作为重要任务,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开展一带一路民间交流,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对港澳台工作取得新成绩。


科技创新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变量。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迫切要求科协组织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充分发挥推动科技事业发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重要力量的作用。对标新发展阶段赋予的使命,科协组织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是:联系广泛、服务科技工作者的科协工作体系尚未健全,组织覆盖不到不全、基层最后一公里不畅;科技类社会化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水平不高,不能很好满足党和政府、科技工作者以及社会的需求;网上服务、精准服务、泛在服务的能力不强。


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科协组织必须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找准新定位、塑造新优势、展现新作为,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中央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决策部署上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积极投身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争当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努力在新征程上勇立新功。这要求科协组织在深化系统改革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建立健全联系广泛、服务科技工作者的科协工作体系上取得新进展,在团结引领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良好科学文化氛围、促进人才成长上取得新实效,在推动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决策咨询等科技类社会化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上迈上新台阶,在促进高水平对外民间科技人文交流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取得新突破,开创科协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局面。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履行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桥梁和纽带的职责,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切实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以改革创新、合作发展为动力,健全联系广泛、服务科技工作者的科协工作体系,建设有温度、可信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切实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增进对国际科技界的开放、信任、合作,以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为建设科技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聚焦靶心。着力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着力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把广大科技工作者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功立业。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心怀国之大者,坚持科技工作者为本,充分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活力、实现创新价值,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坚持自立自强,开放融合。坚持把创新摆在核心地位,切实增强科技工作者创新自信,坚持高水平开放合作、融合发展,着力营造开放创新生态,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坚持系统集成,高效协同。坚持目标引领、任务牵动、大联合大协作,兴组织、建机制、强功能、增实效,建设更加充满活力、坚强有力、各级科协组织及所属学会一盘棋的组织体系。


——坚持守正创新,深化改革。遵循科技群团发展规律,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党建带群建,创新科协组织设置,建强工作阵地,丰富活动载体,推动科协系统改革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


2025年,科协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进一步凸显,联系广泛、服务科技工作者的科协工作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科技类社会化公共服务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团结引领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创造的能力显著增强。


具体目标:


——科协组织思想政治引领能力进一步增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科技界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格局基本形成,科技工作者创新自信进一步增强、创新激情进一步迸发,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服务科技经济融合成效显著。科创中国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产学研协同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工作者服务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发挥。


——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和一流学会建设取得新进展。跻身世界一流阵营的科技期刊数量明显增加,中外科技期刊同质等效、分类评价的学术成果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学会治理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水平质量进一步提升,学术交流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促进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取得新突破。以人民为中心,普惠共享、规范发展的高质量科普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普中国品牌影响力、组织动员力和基层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5%


——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能力显著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决策咨询能力显著提升,柔性科技智库网络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科协组织发展理论和战略的研究能力明显提升,智汇中国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对外民间科技人文交流开拓新局面。对外民间交流合作渠道进一步拓宽,我国科技界朋友圈进一步扩大,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广度深度进一步拓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力显著提升。


——科协系统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实质进展。科协组织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服务手臂进一步接长,学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网上科协生态体系进一步形成、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渠道进一步拓宽、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对科技工作者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三、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着力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着力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着力深化群团改革,着力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增强科技工作者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胸怀祖国,勇攀高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筑牢党在科技界执政之基。


1.全面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建与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善科协系统党校建设,面向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骨干、海外科技人才、广大基层科技工作者,以及科技群团干部,开展研修、培训、调训、轮训等教育培训。实施党建强会计划,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和促进科协组织特别是学会创新发展的新途径新模式,发挥科协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开展自立自强、创新争先行动,开展创新争先奖、杰出工程师奖等评选奖励活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和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争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等活动,传承优良学风,崇尚学术民主,倡导批判性思维,坚守诚信底线,严守科技伦理规范和学术道德,反对浮夸浮躁、投机取巧,反对圈子文化。发挥科技社团自律自净作用,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积极参与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开展企业创新达人宣讲活动,树立典范,激发技术技能人员的创新创造活力。建设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开展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等活动,推动建设一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


3.支持科技工作者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组织科技工作者参与国家科技战略、规划、政策、法律法规的咨询,参与国家重大政策、重大决策等咨询工作,及时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建议。搭建科学家与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平台,持续打造中国科技会堂论坛品牌。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在维护科技安全以及利用高新技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面的作用。支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的科技工作者参与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


4.维护科技工作者权利和权益。创新完善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机制,延伸基层调查触角,充分了解科技工作者的所思所想所盼。深入持续开展我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活动,及时了解和推动解决科技工作者职业发展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大问题,积极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解难事,推动建立让科技工作者把主要精力放在业务上的保障机制和政策措施的落实。推动各级科协组织及所属学会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维权服务,完善服务机制。


5.开展科协奖励提升行动。建立完善科协系统系列奖项,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加强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等褒奖力度。各级科协组织及所属学会依法积极有序开展科技表彰奖励活动,提升奖励活动质量水平。广泛开展获奖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典型事迹宣传,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


6.实施科技人才托举工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推动建立健全科协系统评价体系,充分发挥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作用,加大对青年人才成长的支持力度,支持探索创新青年科技人才选拔培养机制,资助有基础有潜质的基层一线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技能成才、技能报国。完善科协组织推荐(提名)两院院士候选人工作机制。


7.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服务平台。秉承科协在身边宗旨,通过活动建家、组织强家、服务暖家、精神润家,建立完善动态科技人才数据库,广泛开展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的建家活动,建设完善永不落幕、永不打烊、永远服务的网上科技工作者精神家园。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展现科技工作者风采。


四、实施科技经济融合行动


组织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国家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重大战略部署,依托科创中国服务平台,构建产学研融合创新联合体,解难题、促转移、促转化、助创业、增实效,增进各类创新资源协同互动,为加快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8.构建创新枢纽试点城市网络。围绕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国家部署要求,开展试点城市(园区)建设,形成一批产业聚集程度高、带动力强的创新枢纽城市。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发挥枢纽城市龙头企业出题者作用,对接跨界科技资源,形成区域发展的核心动力。分区域、分行业、分类别开展特色模式示范推广,形成辐射带动。开展科研仪器、生产设备的共享服务,促进资源共享。


9.建立完善产学研协同组织网络体系。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融合创新联合体和共性技术供给体系,形成全产业链创新枢纽,增强共性技术供给,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推动省市两级加强科技经济融合,建立完善区域合作网络。全国学会探索建设一批高端智库、专业评估等机构,开展面向市场的专业服务。推动组建跨界、跨学科、跨领域专业科技服务团,促进技术扩散。全国学会、地方科协、高校科协、企业科协等发挥技术转移转化信息沟通的纽带作用,促进产学研金服用融合。推动建立技术经理人联合组织,培育技术服务与交易专业人才。


10.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创造活动。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办好年度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和创响中国系列活动,举办创新创业成果交易活动,展示最新创新创业成果,推介优秀创业团队。持续开展双创示范基地年度评估。依托国家科技传播中心,组织开展前沿成果、科技信息、科学文化等发布、传播和交流活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服务行动,促进知识产权快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11.实施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工程。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动员科技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积极开展乡村振兴特色人才培训、特色产业技术服务等帮扶活动。组织开展专题研讨,推动解决乡村振兴科技难题。开展科协系统对口援藏援疆工作,支持西藏、新疆开展科技培训、科技交流、科普活动。


12.建设科创中国服务平台。秉承让企业插上创新翅膀宗旨,打造要素集成、开放融通的国家公共技术服务与交易平台,建设运营问题库”“项目库”“开源库,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等创新要素精准对接,构建具有科协组织特色的创新生态系统。推出科创中国先导技术、引领人物、新锐企业、产学融通组织系列榜单,集中推介、转移转化技术成果,打造产业技术创新的风向标。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设立技术交易服务中心。


五、构筑学术交流新高地


把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和世界一流学会作为科协深化改革的重点,建立健全有利于激发创新的学术同行评价机制和重大科学问题凝练机制,建立科技为民、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激励机制,夯实支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础。


13.实施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工程。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支持领军期刊建设和优秀梯队培育,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刊群。推广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等开放共享知识库,推动科研仪器、工程技术领域案例库建设,支撑人才分类评价。分领域发布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完善全面、客观反映期刊水平的评价标准,推进中外科技期刊同质等效应用。建立具有国际水平的数字出版服务平台,促进科研论文和科学数据汇聚共享。探索建立国家科技期刊中心,为我国一流期刊建设提供服务支撑。


14.实施一流学会创建工程。坚持党建强会、依章治会、学术立会、人才兴会,深化治理改革,强化分类指导,深入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会建设。完善以会员为中心的联系服务机制,不断扩大对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骨干、海外科技人才和广大基层科技工作者的引领吸纳,积极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支持学会引进来,依照有关规定发展港澳台和外籍会员,探索吸纳港澳台及海外科学家在学会任职。面向产业和区域拓展团体标准制定、科技成果评审、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评价、科研机构评估、国际知名奖项举荐等社会化公共服务领域。围绕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等领域,推动建立学会、学科、产业协同机制或合作平台,推动联合协作和交叉融合。


15.实施学术交流引领引导专项行动。围绕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组织开展基础研究领域发展研讨交流,服务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围绕最紧急、最急迫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领域,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推动建立有效合作机制。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遴选发布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发展问题,开展学科发展研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紧扣卡脖子技术领域,组织开展高层研讨和沙龙,汇聚推动开放合作与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智慧。面向经济主战场,开展产学融合系列论坛,组织研究产业与技术发展路线图,助力破解科技创新转化为生产力的问题难题。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聚焦重大民生问题,开展学术研讨交流,促进卫生健康公共服务水平提高。


16.构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平台。举办中国科协年会,支持开展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世界数字经济论坛、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等高端交流活动,围绕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创设议题,凝聚科技共同体发展共识。支持全国学会举办专业性高端学术会议,推动学术交流活动方式创新。


六、推动科普服务高质量发展


协调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实施,以科普中国品牌为引领,搭建各类科普工作平台,建立科普工作与组织建设融通贯通机制,加强科普队伍建设,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抓好科技馆体系和基层阵地建设,构建品牌、平台、机制、队伍、改革、阵地六位一体的高质量科普服务体系。


17.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助力工程。促进科学与文化艺术融合,创新科普表达和传播方式,增强科普作品的传播力和实效性。制定实施加强学会科普工作的意见,着力推动提升学会科普能力,支持全国学会突出学科领域特色和组织优势,推动学会依法设立科普奖项,建设科普教育基地,以院士、知名科学家命名科普和科学传播专家工作室,践行科技志愿服务精神,开展品牌科普活动。发挥公众科学素质促进联合机制作用,激发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团体等社会多元主体的科普服务活力。推动将学术资源转化为科普资源,加强科技成果的信息披露和传播。举办科幻大会,建设国家级科幻电影科学顾问库,推动成立全国科幻科普电影放映协同机制,促进科幻发展生态建设。办好中国(芜湖)科普产业博览交易会,举办科普产品交流交易展示活动。


18.实施科普规范化建设工程。制定十四五科普服务标准修订指南,制定实施科普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导意见,促进构建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多维标准体系。鼓励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研究制定科普相关服务标准。建设科普中国百人会智库平台,打造具有权威影响力的科普研究共同体。加强科普理论研究,完善适应新发展阶段要求的科学素质测评体系。


19.实施平战结合科普能力提升工程。推进国家科普中心建设,建立应急科普专家委员会,协同构建国家级应急科普宣教平台,加强应急科普资源生产和传播。构建省域统筹政策和机制、市域构建资源集散中心、县域组织落实,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站)等为阵地,以志愿服务为重要手段的基层科普服务体系。实施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深化全域科普工作试点。加强科普服务乡村振兴,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广泛开展农村科普活动,集聚科普资源和服务向农村倾斜。打造全国科普日活动大平台,开展科技活动周、防灾减灾日、食品安全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主题活动。


20.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前沿科技体验基地、公共安全健康教育基地和科学教育资源汇集平台。发起成立科技文化馆联合体,促进馆际展教资源共建共享。推进符合条件的科技馆免费开放,加大对市、县等基层科技馆免费支持力度。促进跨区域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深入开展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创建活动,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的科普场馆面向公众开放。各级科协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社区服务中心(站)、社区书苑、社区大学等加强科普设施建设,拓展科普服务功能。


21.实施科普队伍建设工程。推动建立科普人才评价标准,加强科普场馆、科普基地、科技出版、新媒体科普、科普研究等领域专职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培训使用与评价激励机制。鼓励企业、科研机构、高校设立科普岗位。推动科技教师和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科普人才培养课程、教材和学科建设,推动设立科普专业,推动高端科普人才培养。加强科技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包括老科技工作者在内的科技志愿者作用。


22.实施科技教育能力提升工程。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呵护青少年科学好奇心,深化青少年科技竞赛改革,创新提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高校科学营、中学生英才计划等活动品质。开展校内外融合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拓展青少年体验和参与科技创新实践的平台和渠道。加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成长规律研究。建设青少年科技创新服务云平台。


23.建设完善科普中国服务平台。按照品牌引领、内容为王、共建共享、培育生态的工作理念,统筹推进内容库、专家库、团队库以及品牌、渠道、活动等建设。实施科普创作精品资助计划,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科普服务全链条,加大科普原创精品创作力度。完善科学辟谣机制,及时还公众以科学真相。深入开展典赞·科普中国宣传推选活动,提升科普传播的品牌影响力。强化落地应用,发展壮大科普中国信息员队伍,探索利用科普中国服务云资源加强与地方融媒体中心建设相结合,促进科普资源共享和传播互惠。


七、加强科技群团高端智库建设


发挥科协组织科技共同体、学术专业、组织网络等独特优势,聚焦人才、组织、创新等政策研究,汇聚广大科技工作者群体智慧,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


24.加强重大战略决策咨询研究。紧紧围绕中央决策部署,从科技创新、高水平自立自强等国家发展战略和科技治理重大问题中选题,开展战略咨询研究。紧紧围绕建设完善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等方面的政策建议。紧紧围绕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开展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研究,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供咨询建议。紧紧围绕科技发展带来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伦理挑战,开展前瞻性研判,为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伦理审查规则及监管框架提供咨询建议。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行业、区域发展的重大关键问题,研究提出决策咨询意见和解决方案。积极承接重大科技创新战略、政策、规划等咨询评估。加强重大战略研究成果汇聚交流、凝练转化、发布传播,提高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质量水平。


25.加强科技群团发展战略研究。开展科协组织和科技社团的发展规律研究。加强科技群团发展史研究,充实科协会史馆。围绕科协组织主责主业,组织开展科技类社会化公共服务创新发展战略和对策研究。围绕科协系统深化改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中的战略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对策研究,组织研讨交流。


26.构建完善柔性科技智库网络体系。建立决策咨询专家团队(学会联合体、研究院所、专家服务团),组织动员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决策咨询能力的专家,领衔凝练决策咨询议题、组织开展决策咨询活动、揭榜研究课题、参与第三方评估等。依托地方科协和学术机构建设一批区域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围绕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由区位优势明显、决策咨询能力较强的地方科协牵头,建设跨区域的创新战略研究基地,为区域发展战略提供决策支撑。实施学会决策咨询资助计划,积极开展决策咨询活动,促进学术交流成果转化为决策咨询建议,打造学会决策咨询品牌。创新决策咨询项目管理方式,探索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设置科学与技术,科技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深入融合,以及促进科技创新、人才成长、应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挑战、社会可持续发展等相关议题,举办中国科技峰会系列活动。开展科技智库国际研讨交流,推动建设国际科技智库合作伙伴网络。


27.建设智汇中国服务平台。秉承集思汇智聚力,服务国之大者宗旨,整合和协同智库战略研究资源,构建跨界集智、开放融合的柔性智库服务平台。建设完善选题库、数据库、专家库、成果库,形成具有科协特色的决策咨询信息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开放共享智库生态,为科技群团决策咨询提供服务支撑,为科技群团决策咨询产品的发布和传播提供服务支撑。


八、开展高水平对外民间科技人文交流合作


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支持我国科技界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让科技更好地增进人类福祉。拓宽对外民间交流合作渠道,扩大科技界朋友圈,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8.积极参与全球科技事务。建设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高素质专业化的科协组织外事人才队伍。支持科技工作者、科技组织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组织事务。支持推介科学家担任重要国际组织领导职务。支持在我国境内设立国际科技组织。发挥中国工程师联合体作用,拓展工程能力国际互认工作,重点推进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发挥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地位作用,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中的规则制定、议程设置、统筹协调以及治理改革,讲好科协组织在中国式民主中发挥的作用,为推动构建开放创新生态、维护科技伦理贡献中国力量和智慧。探索支持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积极参与或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探索支持社会力量设立国际科技奖项,面向全球表彰对人类科技进步和交流合作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士。


29.深入开展对外科技人文交流合作。推进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科技交流合作体系。深化与主要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对口组织的务实合作。深入推进与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人文交流合作,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拓展合作领域和渠道。办好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宣传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成就,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推动深入实施海智计划,促进海外人才来华创新创业。


30.深化港澳台科技人文交流合作。推动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在科普、学术、智库、人才等领域深度交流合作,增进港澳台科技工作者和青少年对祖国的了解和认知。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等重点区域,搭建多形式多渠道的产学研共享平台,促进海峡两岸暨港澳协同创新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九、全面深化科协系统改革


加强十四五科协系统深化改革顶层设计,聚焦主责主业,建立完善联系广泛、服务科技工作者的科协工作体系,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使科协组织真正成为有温度、可信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筑牢科技界自立自强、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


31.深入推进科协组织治理现代化。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切实增强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扩大对科技工作者的联系面和服务面,组织与业务匹配对应,需求和服务精准对接,建立完善哪里有科技工作者,科协工作就做到哪里;哪里科技工作者集中,科协组织就建到哪里;哪里建立了科协组织,建家交友活动就开展到哪里的组织布局。推动构建完善省域统筹、市域中心、县域重点的组织协同和联动机制,强化科协组织基层治理,强化跨区域、跨领域的协同合作。开展科协系统深化改革试点和示范,探索科协组织改革路径,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模式。做好中国科协机关内设机构优化设置、职能细化配置工作,研究推进直属单位改革。


32.切实增强对科技工作者凝聚力。坚持和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团结引领,切实增强归属感、认同感、获得感。遵循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加强对科技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培养成长机制研究,为科技人员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作用营造良好氛围。建设科技工作者事业之家,通过人才举荐、学术交流、志愿服务、建言献策、国际合作等,搭建干事创业舞台,实现为国服务价值。建设科技工作者组织之家,构建以理服人的学术共同体、以德服人的价值共同体、以人为本的命运共同体,展现世界尊重的中国科技共同体和支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担当。建设科技工作者精神之家,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培植科学传统,倡导科学方法,建设科学文化,提升众心向党、自立自强、创新争先的精神感召力。建设科技工作者服务之家,拓展联系服务渠道,建设网上科协,推动数字赋能,为科技工作者学术成长和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33.推动科协组织改革向基层延伸。坚持党建带群建,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接长手臂、夯实科协组织基层基础,扩大联系服务基层科技工作者的覆盖面。建立完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园区)、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新型研发机构中科协基层组织,增强科协组织联系服务基层科技工作者的覆盖面和到达率。建立完善城乡社区科普协会、科技志愿组织、企业科协、农技协、科技小院等组织载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基层党群服务中心,发挥三长作用,增强科协组织服务三农、城镇社区居民的能力和实效。开展基层科协组织力建设试点,坚持立足基层、因地制宜、试点先行、经验推广的原则,建机制、强功能、增实效,把城乡社区和互联网建成坚强阵地,把力量和资源充实到基层科协,打通科协组织服务科技工作者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34.深化科技类社会化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坚持开放合作和高质量发展,紧扣时代脉搏,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建立完善中外科技期刊同质等效、分类评价的学术评价机制,使科技工作者的创新价值得以充分展现。深化学会改革,加强分类指导,创新组织载体,提升学会服务能力,建立完善现代化治理结构,促进学科(行业、领域)交叉融合,推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会建设。深化科普服务供给侧改革,发挥科普价值引领作用,推动科普内容、形式和手段等创新提升,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科普工作,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践行科技为民服务,促进科学文化建设,满足全社会高质量科普需求。


十、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激发各级科协组织及所属学会、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活力和创造力,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确保规划实施取得实效。


35.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决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部署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抓好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把党的领导贯穿到规划实施的各领域和全过程,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建立完善上下贯通、落实有力的工作体系,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激发全社会参与规划实施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凝聚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力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科协和学会干部队伍,推进学会秘书处实体化、秘书长职业化等改革,建立健全科协系统教育培训体系,开展业务培训和实训锻炼,强化作风建设,提高各级科协组织及所属学会干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的政治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36.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全国学会要在本规划的指引下,结合本学科、本行业、本领域特点,研究制定实施本学会事业发展规划,有序推动新发展阶段学会创新发展。各级科协要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定实施本地区科协组织事业发展规划,做好与相关区域、行业发展规划的衔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积极争取把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纳入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工作规划计划,统筹协调落实。


37.加强规划实施的条件保障。推动制定完善支持科协组织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规划实施与预算的衔接,鼓励支持兴办符合科协组织宗旨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的作用,探索建立科协事业发展多元供给的支撑保障机制。建立健全重大目标任务、重大项目、重大活动等牵引机制。推动落实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完善科普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38.加强规划实施的评估考核。开展对规划的解读和宣传。对规划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与分工,将规划具体任务相应落实在各级科协组织及所属学会的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中。开展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将规划实施情况纳入各级科协组织及所属学会的年度工作总结和考核,组织开展规划实施的中期评估、终期考核评估,将总结评估结果纳入工作绩效、干部评价考核。





版权所有:新利18彩票 科学研究院 地址:南京市浦口区浦珠南路30号电话:025-58139212传真:025-58139220邮编:211816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