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12•13国家公祭日书目推介
发布时间:2017-12-15 09:26:34 【 】 浏览: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个国家公祭的日子,是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做出的决定。

八十年前的这天,侵华日军占领了南京,随即对南京手无寸铁的民众以及放下武器的战俘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累积逾30万国人罹难。由于战后对日本军国主义罪行清算不彻底,至今仍有日本右翼势力冥顽不灵,坚决否认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虽然这些声音也遭到日本国内的反驳,如1984年,以洞富雄教授为首的一些学者成立了“南京事件调查研究会”,先后出版了《南京事件》《南京大屠杀资料集》等书,对右翼分子的言行予以驳斥,政治家如鸠山由纪夫等也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并为日军暴行道歉。我国学者们也在开展自己的行动,从建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到组织编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外籍人士证言集》《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等,但随着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慰安妇幸存者、抗日老兵、有良知的日本老兵等的相继去世,真相的还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有人评价道: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仍在艰难继续。

《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张生等著,凤凰出版社2015年版

馆藏地及索书号:逸夫馆第三借阅室,K265.6/10022.2、K265.6/10022.2-2

《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套装共2册)》是一种对于过去的重建;从广义上说,因此而成为关于南京大屠杀的“集体记忆”的一部分。南京大屠杀本是关系到近代中国民族国家建构的重要一页,此种集体记忆的框架、刻度、模式、指向等,当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而且处于不断生长的状态之中。

《南京大屠杀》,[美]张纯如著,中信出版集团2015年版

馆藏地及索书号:逸夫馆第三借阅室,K265.606/10046=2

1937年12月,日军攻入中国古都南京。几周之内,30多万中国平民和士兵遭到有计划地强暴、折磨和屠杀——死亡人数超过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遇难人数的总和。张纯如不仅在书中详述了日军疯狂暴行的细节,而且分析了在军国主义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日本士兵对人类生命的漠视。张纯如对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进行了大量采访,并首次发掘了许多重要文献。

全书先是从日本士兵、军官为什么完全脱离了人类基本的行为规范,日本学校和教科书从心理层面向学生灌输对中国人民的仇恨和蔑视,以及高度军事化的教育体制等多个方面阐述了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根源性原因。在这本书的核心篇章里,作者通过采访当事人、查阅档案资料以及实地考察与研究,极其详实地记录了日本军队残暴、灭绝人性的屠杀行动,深刻揭示了日本侵略军的凶残本性。同时,作者还生动记述了南京安全区里以德国商人约翰•拉贝、美国外科医生罗伯特•威尔逊、“南京活菩萨”明妮•魏特琳拯救中国人的英雄壮举。最后,作者以悲愤的笔触揭露了世人所了解的南京大屠杀、日本占领下的南京、对日本战犯的审判、幸存者的命运等鲜为人知的情节。

这本书是关于这段恐怖历史的权威之作。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言》,朱成山编著,外文出版社2016年版

馆藏地及索书号:逸夫馆第三借阅室,K265.606/10078

本书从4176份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目睹者和受害者的证言档案中遴选出了75人的证言,这些证言的选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口述第一人称的形式展现,揭示了当年侵华日军在南京对手无寸铁的平民进行集体屠杀、零散屠杀、性暴力、抢劫和焚烧破坏,对南京城狂轰滥炸等惨绝人寰的血腥暴行以及当时的各慈善团体收埋被害者尸体的情况,史料翔实,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和历史价值。

《东史郎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批判》,[日]东史郎著,彭曦、汪平译,南京出版社2007年版

馆藏地及索书号:人文社科馆,D731.31/10007

本书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编辑出版,在书中,作者东史郎从战争加害者的角度对当年的侵略历史作出反省,并对日本军国主义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仁风远播,大化周行。

洎及近代,积弱积贫。九原板荡,百载陆沉。

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

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

哀兵奋起,金戈鼍鼓。兄弟同心,共御外侮。

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

乙酉既捷,家国维新。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

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更多“南京大屠杀”史料请前往人文社科馆名人传记书吧阅览。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