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利18彩票 图书馆:过年了,与家人一起读本书
发布时间:2017-01-12 00:00:00 【 】 浏览:

时光飞逝,转眼2017年的春节近在眼前。与家人分开半年的自己,回家的路上,心情雀跃;到家的那刻,如同小鸟归巢一般,“家”的意义变得完整。陪伴,即便无言,也让彼此共度的时间变得充实而有意义。还记得,小时候家人为你读故事吗?还记得,写作业时,家人在旁守着你,看你一笔一划,书写自己的人生吗?春节,这个全家团圆的时刻,不妨翻开一本合适的书,与家人一起读,回忆过去的时光,享受温情的当下,畅想未来的美好:

过年了,与家人一起读本书吧!


《乱时候,穷时候》,姜淑梅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馆藏地及索书号:逸夫馆第三借阅室,I267.1/11052

姜淑梅大半辈子是文盲,直到花甲才开始看着戏曲频道学字。识字多了,她看了山东老乡莫言的三本半小说:《天堂蒜薹之歌》《檀香刑》《蛙》,还有半本《红高粱》,看完之后说:这个我也能写。《乱时候,穷时候》写她自己早年的亲历和见闻,顾名思义,是饥荒、战乱年代的事,也是今天读书人大抵没听过没见过的事。那些故事令人心惊、心酸、心里发堵,老人用简朴的字句讲出,不渲染不评判,事情说得活灵活现,态度超然,几乎让人觉得淡漠。姜淑梅只讲故事不作判断,可以抱怨、骂人、赞美的事情,她只原原本本讲出来。——《南方周末》陈一鸣

《小妹》马家辉、林美枝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

馆藏地及索书号:逸夫馆第三借阅室,I267.1/11100

本书是作者对女儿成长过程点点滴滴的记录。记述女儿自出生起的成长轨迹和亲子互动片段,以简短篇幅呈现父母面对女儿不断成长、转变过程中的喜悦、烦恼、惶惑和反省,全书父母心情熔铸一体,在叙述一件事中母亲和父亲有着微妙的语气差别,也同时有着相互对照的情感联系。它立体地展现出,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也收获着生命的惊喜与经历着灵魂的更新。因此它不仅关乎父母子女之情,更是爱之互动生长的证言。父母不同的写作风格以及情感在书中表达得一目了然又相互呼应,温馨动人,又不失活泼,情致盎然。

《沈从文与我》,黄永玉著,湖南美术出版社2015年版

馆藏地及索书号:逸夫馆第三借阅室,I251/10136

世上能让黄永玉心悦诚服的人并不多。但在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中,沈从文无疑排在最前面。在黄永玉的生活中,表叔一直占据着颇为重要的位置。三十多年时间里,他们生活在同一城市,有了更多的往来、倾谈、影响。亲情、方言、熟悉的故乡……多种因素使得他们两人少有隔阂,交谈颇深,哪怕在政治运动此起彼伏的日子里,往来也一直延续着。艰难日子里,正是彼此的相濡以沫,来自湘西的两代人,才有可能支撑各自的文化信念而前行。沈从文是黄永玉写得最多、也是写得最丰富生动的一个人物。他钦佩表叔精神层面的坚韧,欣赏表叔那种从容不迫的人生姿态。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周国平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

馆藏地及索书号:逸夫馆第三借阅室I267.1/11962

妞妞是周国平的女儿,她自一诞生就被诊断患有绝症,18个月大的时候便离开了人世。本书记录了妞妞短暂生命中的点滴故事,也记录了为人父母在幼女离世前的艰难抉择与挣扎。在妞妞这个昙花一现的小生命身上,作者的亲情和苦难交织在了一起,苦难使他对亲情有了刻骨铭心的感受,亲情又使他对苦难有了追根究底的思考。他想传达给读者的体会是,假若一个人懂得珍惜属于自己的那份亲情,又勇于承担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苦难,乃是人生的两项伟大成就。

《行好:乡土的逻辑与庙会》,袁永逸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馆藏地及索书号:逸夫馆第三借阅室K892.1/10041

本书关注的发生在当下华北乡村腹地——梨乡的庙会敬拜和信仰,是将乡村庙会视为一个文化体系、图示和乡土信仰的整体呈现,力求从学理层面揭示出乡村庙会和乡土信仰千百年来不绝如缕的传衍动因。基于对既往相关领域研究的梳理与省思,通过对梨乡庙会生发、传承的文化场景和来自中西的多种声音杂糅的乡土信仰等地方文化的介绍,作者呈现了因应不同生活空间的家中过会、村落型庙会、跨村落型庙会等不同层次的乡村庙会各自的样态、相互之间的关联以及相互之间可能有的升降起伏。

《中国文化的重建》,费孝通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馆藏地及索书号:逸夫馆第三借阅室,K203/10232

费孝通先生是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对我国的社会制度、民俗、文化有很独到的研究,从早点的乡村制度到晚年的文化的自学与反省都对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选编了费先生关于中华民族的形成、传统文化面临的挑战、文化自觉与文化反省、中国文化与人类未来文明等方面有深远影响的文章结集而成,是一本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的好书。

《礼制与风俗》,叶国良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馆藏地及索书号:逸夫馆第三借阅室,K892/10051

《我们的国家(礼制与风俗)》共四十五篇,从行进的姿态、相见的礼容、应对的声音、装扮的义涵、位置的尊卑、权力的表征、官场的荣辱、计数的标准、褪色的民俗、变调的节庆、饮食的艺术、高雅的衣物十二个方面对中国古代的礼制与风俗作了提纲挈领式的介绍。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王力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馆藏地及索书号:逸夫馆第三借阅室,K203/10010

本书是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主持编写的一部关于古代文化的常识性小册子,分天文、历法、乐律、地理、礼俗、宗法、宫室、饮食、衣饰等十四个方面。这些都是有关古代社会“物质文明”的内容,是近几十年来学术界较为热门的研究课题,也是广大读者全面了解古代社会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读古书会遇到的问题。在十四个专题的介绍讲解中,书中广泛征引典籍篇章,通过具体的文献作品,搭建起中国古代文化生活的构图。让你轻松了解一些古代人的礼仪和习惯,了解古人穿衣吃饭、洒扫应对的习俗。

《循环与守望: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诠释与解读》,胡波、胡全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馆藏地及索书号:逸夫馆第三借阅室,K892.1/10040

《循环与守望: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诠释与解读》是作者在《中山日报•海外版》撰写的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专栏文章结集而成。全书精选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广泛的十个,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叙述各个传统节日的源起和发展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风俗习惯,同时兼及各地过节的不同节俗,进而揭示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同时,书中配以精选的白描插画,内容上图文并茂,版面上清新素雅,兼具可读性和欣赏性。

《回眸京城:北京老城区街景同视角比较》,刘文豹、周雷雷编著,吴蕾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年版

馆藏地及索书号:逸夫馆第三借阅室,K291/10062

本书以同视角比较的形式对北京老城区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的街景与21世纪初的街景进行了全景式的研究,展示了北京在65年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中华典故彩图馆》,孙沛编著,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年版

馆藏地及索书号:逸夫馆第二借阅室,H136.3/10054

本书精选了近600则典故,分为言志、情感、形貌、经济、世态、闲趣、言语、为政、国家、司法、品行、学问、谋略、景物、时令、人伦、哲理、功业、技艺等多个方面。

《汉字树》,廖文豪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年版

馆藏地及索书号:逸夫馆第二借阅室,H12/10032

《汉字树:活在字里的中国人》突破了传统文字学的窠臼,作者廖文豪先生摆脱了一贯以来依托于偏旁部首的解读方式,通过数据库技术整理提炼出来,从汉字的人文特征入手,将意义上互有联系的汉字都归拢在了一棵神奇的汉字树里。每一个字,都有属于自己的生长故事。书中历史和地理知识信手拈来,语言严谨又不失趣味性,能让读者身临其境地去感受造字时的挣扎与想象,也帮助以汉语为母语的人重新建立与汉字的关系。


其他推荐书:

1. 《狂欢季节:庙会中的信仰与生活》,高有鹏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版

2. 《细数那些叫思念的羊》,张晓风著,青岛出版社2013年版

3. 《江南风俗》,吴金宣著,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

4. 《永君说生肖》,邸永君著,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5. 《阿勒泰的角落》,李娟著,新星出版社2013年版

6. 《藏北二十年》,吴雨初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

7. 《一字之徒:汉子的家常味道》,宋文京著,新星出版社2014年版

8. 《三松堂自序》,冯友兰著,东方出版中心2016年版

9. 《汪曾祺谈吃》,汪曾祺著,北方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10. 《答案之书》,轩弦编著,中国戏剧出版社2016

更多书单请参考:


中华读书报2016年度十大好书

中国教育报2016年度十大好书

全国大学生经典阅读征文荐书榜




来源:江浦读者服务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