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上午,应实验室的邀请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介尺度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杨宁于弘毅楼四楼中庭报告厅,为师生带来题为“探索多相流过程中的介尺度:概念、模型、应用与畅想”的精彩报告。朱家华教授主持会议报告。
介尺度问题,即介尺度结构及介尺度机制,是研究复杂多相体系传递和反应规律的学术前沿。介尺度问题对研究材料的构效关系、反应器混合与传递、过程强化与集成等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仍然是传统工程研究缺失的环节和难点。
杨宁研究员的报告梳理了介尺度问题的由来、概念的提出与发展、科学内涵、问题和难点,并结合中科院过程所在气固流化床和气液鼓泡反应器方面的工作,对介尺度理论研究和模型工程应用进行了细致入微的介绍,对多相流过程中的介尺度问题提出了诸多畅想,引人深思。
报告的最后,陆小华教授对会议报告进行点评总结,指出杨宁研究员对于信息介尺度问题的探讨值得老师和同学们关注,目前同学们普遍存在“听报告只关注自己相关领域”的问题,需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注意信息的交互。
朱家华教授主持会议
杨宁研究员进行学术报告
杨宁研究员进行学术报告
到会师生认真聆听报告
陆小华教授对会议报告点评总结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杨宁研究员简介:
杨宁,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介尺度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牛顿高级学者基金(2020)、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9)、国家优秀青年基金(2012)获得者。2004年于中科院获化学工程博士学位。曾于法国图卢兹流体力学研究所、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做博士后及高级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多相反应器及过程的多尺度模拟、介尺度模型及工程应用、流态化和多相流反应工程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埃克森美孚、巴斯夫、道达尔、联合利华、英国石油、必和必拓等企业的多相反应器及过程装备模拟优化和研发项目。获第十六届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中国颗粒学会青年颗粒学奖、杰出亚洲科研工作者和工程师奖(日本化学工学会),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2019年中国高被引学者(工业与制造工程领域),担任CES/CEJ/Powder Tech./Particuology等期刊的专刊客座编辑,是国际化学反应工程大会ISCRE、国际气液和气液固反应器大会GLS国际学术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
(1)多相反应器及过程的多尺度模拟;
(2)介尺度模型及工程应用;
(3)流态化和多相流反应工程等。
作者:曹健
编辑:曹健
审核:张禹萌、涂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