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学生工作> 学工动态> 正文
生工学院组织23级研究生新生赴泰州南通等地区探寻科学家精神
阅读次数:发布时间:2023-08-31

为引导广大研究生学习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生工学院面向学科群23级研究生新生开展“追寻中国科学家精神,争做新时代有为青年”社会实践活动,号召研究生利用暑期寻访家乡的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感悟科学家精神。

8月26日,生研2303栾思捷等四位同学来到位于泰州姜堰区的江苏省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院士旧居参观学习。院士旧居是一座始建于清代,具有苏中里下河地区典型特色的古民居,因先后走出了李德仁、李德毅、李德群“一门三兄弟六院士”而闻名海内外。基地将三位院士精神作为突出核心,围绕院士风采馆、家风家训馆、学习强国线下体验馆等场所,采用“线上+线下”并举的模式开展系列科学家精神教育活动,构筑起了完整的院士精神展陈宣教体系。院士三兄弟中,李德仁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长期从事遥感、全球卫星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教学研究,提出了处理测量误差的可靠性和可区分理论和空间数据挖掘理论。中国教育报曾评价李德仁是一个坚持“读书、思维、创新、实践”而永不停歇的探索者,在神奇的测绘遥感领域,用数字绘天地之大美。正是在以李德仁为首的科学家团体的努力下,中国测绘科学与美德并驾齐驱,稳立世界三强。



李德毅院士证明了关系数据库模式和一阶谓词逻辑的对等性,提出云模型和发现状态空间,用于不确定性知识表示和数据控制,在智能控制“三级倒立摆动平衡”实验中取得显著成效。李德群长期从事材料成形模拟、工艺与智能装备等领域的研发,取得的创新成果用于国防、汽车、电子等高端产品制造中。他开发出三维注塑成形过程模拟的商品化软件,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8月27日,南通籍23籍8名研究生新生赴南通群英馆科技翘楚展厅探寻科学家精神。南通群英馆坐落于濠河之畔,以历代群英讲述江海历史,是一个展示江海优秀儿女生命风采的荣誉殿堂。“科技翘楚”展厅设于南通群英馆当代馆。视频展板呈现、沉浸式cave空间,以及王贻芳院士捐赠的微通道板型光电倍增管、黄耀曾院士获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证书、南通本土培养的首位院士顾晓松研制的医用人工神经移植物等70件院士捐赠的实物,集中展现了南通52位两院院士和129位中青年科技英才投身科学实践、勇攀科学高峰的精彩瞬间。

同学们在教育基地动人的场景前驻足,在经典的图画前流连,大家专心听、静心思。徐老师鼓励研究生们将先贤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青春之笔,书写新时代科技强国的壮丽篇章,为实现中国梦接续奋斗!研究生们受益匪浅,纷纷表达了用知识武装头脑,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决心。参加活动的同学也表示,作为新时代的硕士研究生,更要大力弘扬科研报国精神,要扎根学术、潜心科研。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在科学家精神指引下,我们有信心、有意志、有能力肩负起历史重任,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投身建设制造强国建设。

作者:栾思捷,沈晰;单位:生工学院;审核:徐元龙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