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省高校共青团工作要点

2014年全省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团中央十七届二中全会、团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在书记室的领导和团中央学校部的指导下,根据团中央《学校共青团工作五年规划纲要》和团省委总体工作部署要求,以服务型团组织建设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内驱动力,以思想引领为首要任务,以服务学生为工作落脚点,以作风建设为坚强保障,切实扩大高校共青团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工作的有效覆盖,充分发挥基础性战略作用。

一、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实施思想引领“同梦”行动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思想道德素质提升为基础,以“三观”、“三热爱”教育为重点,以“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结合江苏省新媒体集群(江苏共青团官方网站、江苏共青团微信公共平台、江苏省青年荟手机客户端、江苏省大学生成长服务网络平台、微博体系等),开展线上线下“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和帮助大中学生学习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基本道德水平,切实筑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建功成才的共同思想基础。

1.“与信仰对话”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继续开展“与信仰对话”主题教育活动,着重加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性认同和自觉践行。举办名家报告进校园活动,分类开展世情国情、中国革命史、党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与信仰对话”的主题传播,省级层面组织开展不少于20场精品报告会,鼓励各地各高校在统一品牌下开展丰富的报告会活动。抓住“五四”、“七一”、“十一”等重要契机,广泛开展“与信仰对话为中国梦奋斗”主题团日活动。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央重要精神学习作为各级各类团干部、大学生骨干、青年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

2.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指导各类学校进一步深化校、院系的“青马工程”工作,明确大学生骨干、专职团干部、青年教师三大培养群体的培养目标、内容、途径和机制。做好省菁英人才学校第七期学员的跟踪培养和考核评价,办好省菁英人才学校第八期培训班,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内部管理和跟踪培养,探索建立大学生骨干培养导师制。

3.“我的青春故事”江苏省大学生成长故事会。在做好各片区报告会的基础上,由青年学生推选本校、本片区的各类青年先锋,开展全省校园青年先锋巡回演讲。在江苏省大学生成长服务网络平台(以下简称“PU平台”)上开设“我的青春故事”专题区域,扩大榜样示范的辐射效果。各地各高校要按照地域就近,选择工作有联系、有基础的中学、中职,将我的青春故事延伸到中学、中职开展。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广泛开展课外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常识教育,鼓励各地各校开展以践行中华传统美德、规范日常文明行为为重点的诚信教育和修身活动。支持一批国学类学生社团,举办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18新利客户端下载 活动。组织力量在PU平台等新媒体产品中开发贴近青少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产品。协助落实好西部支教团、西部计划等促进民族交流融合的工作项目。

5.运用新媒体推进江苏高校共青团的一体化战略转型。依托不同平台,建好全覆盖的微博体系,打造学校团组织网站集群,完善学校共青团多层次微信平台建设。全力推进PU平台建设,6月前完成第二批试点工作,试点高校占到全省高校数的35%,下半年全省推广,加强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就业见习、社团管理、素质学分等团属重大品牌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强化高校共青团组织功能。指导和强化各地各校对江苏省新媒体集群的参与广度和深度,推动高校团委成立网络新媒体工作部,发展网络新媒体学生社团,大力建设以团学骨干为主的信息员和网评员队伍,着力培养团有、团用的网上意见领袖,加强新媒体应用的教育培训。

二、以创业就业为重点,实施素质拓展“创梦”行动

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抓住新一轮教育改革契机,发挥共青团特有优势,以增强学生的创意、创新、创造、创业意识和技能为重点,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化技能,促进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协调统一。

6.做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相关工作。以深化大学生创业实践为导向,举办“挑战杯”江苏省第八届创业计划竞赛,做好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业实践挑战赛、公益创业赛等主体赛事及MBA、移动互联网创业等专项竞赛的参赛工作,完善作品申报和评价体制,加强竞赛培训与指导,扩大青年学生参与面。加强与风险投资机构、各级经济开发区的合作,努力推动更多参赛项目实现孵化升级。加大对各校“三创”教育活动的指导,继续开展“挑战学子中学行”活动。

7.开展全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创意大赛。针对高职学生培养目标和素质要求,开展全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创意大赛,积极探索“江苏省高职学生课外创新竞赛”(含“专利技术大赛”和“创意项目大赛”)和“江苏省高职学生创业大赛”( 含“创业计划竞赛”、“云创业实践挑战赛”和“公益项目大赛”)的办赛模式。积极参加首届“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

8.促进青年学生就业创业。以KAB项目和小平科技创新奖系列评选活动为抓手,深化就业创业教育工作。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在确保见习基地数量稳步增长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机制,提高质量,强化对接和管理。鼓励各市各校开展大学、中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辅导活动,做好“优秀大学生西部基层建功计划”。开展“百校联千企”活动,为学生提高职业技能、实现就业创业提供服务。

9.“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社会实践和志愿公益活动研究,积极争取有关厅局支持,制定社会实践活动总体方案。做好社会化运作,通过实施专项计划、成立活动基金、建立实践基地等方式,优化资源整合和投入。进一步做好基层需求调研,依照“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原则组建各级重点实践团队。加强对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撰写的指导,编印全省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论文)集。

10.18新利客户端下载 建设。围绕仪式教育、文化艺术、体育锻炼、公益服务、休闲娱乐等方面,广泛开展主题鲜明、积极向上、参与性强、寓教于乐的18新利客户端下载 活动。办好第九届江苏省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按照“大力扶持、规范管理、加强引导”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开展省级社团评优工作。

11.完善学生帮扶服务体系。关心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继续开展慰问寒假留校大学生活动。推荐优秀自强学生参与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劳动创造财富、奋斗成就人生的价值观念。通过组织心理健康节,支持心理类学生社团的发展,帮助学生积极健康地学习生活。

12. 组织化维护学生权益工作。发挥基层团支部、学生会、学生社团的桥梁纽带作用和紧密联系学生的优势,推广开展“倾听日”活动,及时收集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诉求,并协调学校有关部门关注解决,进一步完善学生组织化维权渠道。发挥学校团组织作用,协助学校做好“校长热线”、“校长接待日”等工作。加强团(学)代会制度建设。

三、以机制建设为关键,实施组织提升“强梦”行动

建立完善以团组织为枢纽核心,以学生会(研究生会)为主体组织,以学生社团为骨干力量的校园学生工作组织格局。以班级团支部、学生会建设为重点,以规范建设和提升活力为关键,以素质过硬的团学干部队伍为保障,切实扩大学校团学组织的有效覆盖,全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和工作。

13.巩固和创新基层团支部建设。将“组织全覆盖,工作到支部”落到实处,坚持“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巩固班级团支部主阵地,开展2014年度全省学校“魅力团支书”、“活力团支部”展示评选活动,以此为基础推报省五四评优。鼓励各地各校探索“多种模式、多重覆盖”建团,鼓励社团建团、宿舍建团、实验室建团、实习单位建团、活动项目建团、校企联合建团、网络新媒体建团等,不断扩大组织覆盖。继续实施牵手计划——大学与中学团建促进行动。

14.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开展“走基层、听心愿、转作风、办实事”主题教育活动,推动各校团干部与普通青年面对面交流,实施定点联系制度。在已有的团委书记培训班的基础上,针对新命题新任务开设各级各类专题研讨班,加强校校、校地团工作的交流,并形成制度性安排。做好高校团干部到县级团委挂职锻炼工作,通过定期督导、专项联系,加强对派出团干部的工作指导和督查,促进选派干部之间的交流,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并认真做好挂职锻炼工作的总结考核及表彰。

15.加强学联学生会建设。构建“一心双圆”的组织格局,坚持“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充分发挥高校学生会组织在校内学生组织中的内核作用,在团组织指导下积极引导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探索省级学联下设专门工作委员会、社团联盟开展工作。运用新媒体举办全省高校学生会、社团巡礼PK活动。探索和加强对境外中国留学生的联系、服务和引导工作。

16.继续做好学校共青团工作考核。按照“全面部署、重点突出、以评促建、优秀示范”的思路,进一步深化推进全省高校共青团考核工作,加强对团市委学校工作考核力度,并指导团市委制定市属高校考核细则,推进校级团委对院系团委的工作考核。对学校各级团干部的配备、使用、待遇、考核等进行检查督导,建立情况通报制度。

17. 完善基层调研和工作交流机制。建立学校战线团干部与学校普通学生和基层团支部长期联系制度,到基层团组织进行调研,与基层团干部进行交流联系,对基层团工作进行指导,撰写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推进工作分片实施、联系指导等机制,推广对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扁平化指导机制。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共青团成立工作交流、联谊组织,承接上级团组织的重点工作任务。

友情链接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