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龙璋即将高三毕业,从初一开始,他已经在北京市十一学校度过了6年的学习生活。由于热爱球类运动,6年里,他几乎修满了学校开设的所有球类运动,如棒球、篮球、羽毛球、排球等。
这得益于十一学校的自由选课制度。从2011年起,学校取消了行政班级,全部采取“走班制”,包括体育课在内的所有课程,每个学生都能自由选择。
十一学校的体育必修课共有22个分类模块,分别由22名专职体育教师教授,其中包括18名中国教师和4名外籍教师。除了有一个学期要必修田径以外,其余的学期,学生都可以自主选择任意一个模块上课。除了常规的篮球、足球、游泳、羽毛球等课程,学校还和校外的训练基地合作,在不同季节开设了马术、击剑、滑雪、龙舟等课程。
尽管可以自由选课,在学校各个运动场馆的墙上,都贴着不同年级的男女生的评分标准,十一学校的学生除了要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还要通过学校的体能测试和体育技能测试。由于初、高中的标准不同,虽然乐龙璋身为校篮球队的主力,初中选修篮球模块拿了6学分,但在高中选修的篮球课上,表现反而不如初中时好。
22个分类模块每个都有自己的技能测试标准,一般来说,两个学期能完成一个模块,根据掌握程度分别能拿到2学分、4学分或6学分,参加技能测试的时间也由学生自主选择,只要认为自己的水平已经达到了标准,就可以在网上预约,申请参加技能测试。但学校有一项规定:在毕业前,每个学生至少要有一项体育技能考评达到6学分,即熟练掌握的水平。“这样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让学生能够掌握一门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李希贵说。
在22门基础的模块课以外,十一学校还有88名兼职的体育教师,在14个大类下开设了不同的体育活动课,这些课程充分发挥出了老师们的特长和创意。“之所以让兼职教师上体育课,是因为我们发现,某一专业最好的往往不是体育老师。”李希贵说。比如,篮球和乒乓球最厉害的是物理老师;地理老师游泳游得最好;教汽车设计的女老师开了燃脂健身操课;技术老师轮滑很厉害,同时还是个航拍爱好者,他正在开发一边低空航拍、一边滑轮滑的玩法。
乐龙璋不但爱打篮球,还是学校“独角兽”飞盘社团的创始人,目前,飞盘社已经有100人以上的规模。喜欢飞盘,是因为他在耶鲁大学参加夏令营时,看见别人玩,自己便上了瘾。“在十一学校,办一个社团永远不会难。”乐龙璋说。事实上,在十一学校的200多个学生社团中,体育类社团占到10%以上,每年9月开始、为时4个月的“体育季”上,都会有上百个场次不同项目的比赛。
现在,经常参加飞盘社活动的不仅有学校的男生、女生,还有附近学校的学生、学校厨师和护工的孩子。每个周末,乐龙璋还会到郊区的燕京小天鹅打工子弟学校支教,顺带教孩子们玩飞盘。
“其实不是非得推广这项运动,而是让大家在玩飞盘的过程中都能成长。”乐龙璋说,“我的心胸以前也不是特别宽广,如果没有飞盘,我可能还是个爱硬碰硬、容易嫉妒、死拼硬拼的人。玩了飞盘以后,我的成绩比以前更好了。”体育锻炼和社团活动不会耽误学生的成绩,这在十一学校是共识。
李希贵说,十一学校的体育课改革,着眼于“从面向森林,变成面向每一棵树”。过去体育课的模式是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由于学生之间的水平存在很大差异,有的学生的篮球水平已经够当教练了,还得跟着一起学三步上篮,因此,课堂纪律很成问题。为了实现对每个学生进行过程评价,每一堂体育课后,老师都会在电脑系统里记录每个学生的训练成果,生成评价。学期的体质测试会针对每个学生绘成曲线图,学生、家长都能看到。在多项体育机制与多元评价体系的共同作用下,“现在十一学校的学生们,每个人都动起来了。”李希贵说。
在李希贵看来,学校体育锻炼应该重在过程,不重结果。“千万不能把体育纳入高考,这样又会沦为应试教育。”(实习生 谢婷婷 本报记者 陈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