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8月8日电随着各地二本高考录取工作接近尾声,不少落榜或低分考生及其家长开始关注起一些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这些项目以“国内名校、国外大学、低分录取”等为关键词,表示学生在国内、国外两所大学完成相应时间的课程,通过考核可获得中外两所大学的双学士学位。但是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中外合作项目招生简章避重就轻、项目设置突然变动、学费涨幅相对较高,不仅影响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主体的办学信誉,也为报读中外合作项目的学生埋下重重隐患。
广告避重就轻,内容难经推敲
“该项目是学院与多所海外知名公立大学合作的品牌项目,双方互认课程,通过异地教学,毕业合格者可获得中法教育部承认的学士学位”“本项目通过学科专业的复合型设计、中外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教育教学方法的合理创新,培养出的学生就业竞争力强,海外留学优势显著”……近期,不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通行招生简章用语,为考生许下美好愿景。这样的承诺看似为出国留学降低了门槛,但记者调查却发现,这些招生宣传不但夸大项目合作方的美誉度,而且过度强调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
重庆籍学生余浩2009年以理科656分的好成绩考取了中央财经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当时就是被学校招生简章上的专业描述吸引了,‘2+2’的培养模式,后两年可以去澳大利亚‘名校’维多利亚大学学习,虽然学费贵点儿但是能拿两个学校的学位还是挺划算的。”余浩告诉记者。
但是入学后余浩和他的同学们调查了解澳方学校的底细之后才发现维多利亚大学并不像宣传中的那样知名。据资深留学顾问彭志强介绍,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与美欧相比有一定差距,从数量上来看只有40余所,而从质量上来看,除了仅有的澳洲国立大学、墨尔本大学等几所名校外,剩下的大批大学按照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主导的排行中被认定为未达到国际水平,其中就包括排名第36位的维多利亚大学。
“现在的高校非常热衷于搞中外合作办学,这类合作办学的过量引进,其实对于国内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很不利的,盲目崇拜国外教育也让很多国外三流高校在华浑水摸鱼,国内高校在这种合作中往往会丢失自身传统优势。”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程方平教授对此类现象表达了担忧。
项目突然变动,学生受害,校方无奈
吴昊明是重庆工商大学与法国布尔戈尼大学的“2+2”合作项目学生。吴昊明告诉记者,刚进校时,学校方面宣称不需要TCF(法语水平考试)成绩就可以去法方学习。当吴昊明大二正在准备前往法方高校继续后两年学业时,突然接到通知,法方学校单方面改变了和重庆工商大学的合作规定,不仅对TCF分数提高要求,而且要求即使分数超过400分也只能就读预科。吴昊明的师弟钱琳也有相似经历。11级的钱琳同样选择的是该校与法国布尔戈尼大学的合作项目。项目在头一年出现重大变动之后,重庆工商大学终止了与布尔戈尼大学的合作,所有11级该项目学生全部转到与另外一个大学的合作项目,但是TCF成绩要求同样提高到400分。
重庆工商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柏群介绍,学校确实因法方原因,突然中止了和布尔戈尼大学的办学合作。她认为,学校和同学们一样,也是无辜的受害者。她说,学校在第一时间派出人员解决这一问题,并向每位学生和家长进行了解释和沟通。学校重新选择了另一所法方大学合作办学,但由于各个学校的要求不同,新项目对学生的语言水平要求确实有所提高。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突然中断,改变了一些学生对自身未来的规划。“我是结合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才选择了布尔戈尼大学,因为学校最早的要求,我是可以达到的。”钱琳说,“而项目录取门槛大幅提高几乎断绝了我的出国之路。”“两年之内学院的项目发生了这么多的变故,谁还敢相信之后不会再有变化,学生怎么可能和学校耗得起时间。”钱琳告诉记者他最终选择了回原专业。
学费成倍增长,质量难以衡量
高校中外合作项目的学费开支固然比直接出国留学要低,但是和高校一般专业相比要高很多。中央财经大学学生余浩介绍,他所就读的中澳合作项目每年的学费是3万元,学校一般本科专业的学费每年是5000元。记者调查了解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近几年学费的涨幅也十分惊人,一些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2000年时,学费为每学年15000元,2013年,学费为每学年3万元。
相对高收费,学生在中外合作项目中的学习成果并未如预期的那样在就业中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我们也有很大一批同学选择了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但在找实习机会、找工作的过程中发现,用人单位对我们的双学士学位基本没有任何认可,因为对方大学的知名度实在太低,持有该校的学位对于我们就业基本没有帮助。而投入却是普通专业的6倍。”余浩告诉记者这样的投入产出比确实让绝大部分的同学为当初的选择后悔。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李立国教授表示,早期的中外合作办学从宏观上来讲有利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国际化,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贡献不可磨灭。但是近年来各个高校上马大批中外合作项目,甚至形成了一类教育产业,中外合作高校的目的成了赚钱,这违背了公立高等教育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本质特征。
“中外合作办学快速推进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让学生成为牺牲品,让其承担了经济、学习和时间三重损失。”李立国告诉记者,要想解决目前中外合作办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必须做到标准细化和监管下放,各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日常教学进行严格管理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