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是: 网站首页> 统战风采> 正文

【紫金山新闻】创新黑科技④ | 科技赋能的“大房子”

  • 添加时间: 2020-05-28
  • 发布:

6月22日-6月26日,线上“南京创新周”风卷而来!

云霄紫金山、云游南京湾、云途中华门、云聚全球峰四大板块,各类炫酷科技、尖端技术,精彩不断!想要提前探秘精彩?赶紧来看!

黑科技包罗万象,既有小至硬币的可随身佩戴的“线上医生”设备,大到由数十个集装箱组成,可修复污染土壤的“大房子”,它们均将呈现到创新周的云游南京湾系列中。

创新周前,让我们先去探秘这个非同凡响的“大房子”:“吃”进去的是受污染土壤,“吐”出来的是被分解干净的土。一起走进科技赋能“智慧清洁”!

将“大房子”“搬到”南京创新周

房子是用来住的,但这所房子的居住者不一般,是有机污染土。

“‘大房子’就是研究院成功开发的高效率、低能耗、模块化、可移动的有机污染场地热脱附修复技术及成套装备。该设备针对南京和沿长江流域重化工导致大量场地有机污染严重、亟需高效修复的场地,开展相关工作。”南京杰科丰环保技术装备研究院的负责人徐海涛告诉记者,目前,主要负责南京小南化部分地块安全再利用保障工程项目有机污染场地修复,工程进展顺利,且已接近尾声。累计修复有机污染土壤近1万吨,有效消除了所处地区的污染隐患。

徐海涛告诉记者,土壤修复的技术有很多种,研究院开发的设备针对有机污染场地修复的技术。因为长三角面临着大量化工、农药场地的搬迁问题,这些土壤都要修复。土壤修复过程中的核心技术是热脱附,是通过热量交换的方式,使污染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等受热挥发而分离出去,并对挥发出的污染物进行有效收集并处理。

“使有机物挥发分解出来不难,难的是怎么样用最低的温度、最短的停留时间、最低的成本使其分解出来。同时,另外挥发及冷凝产生的水、气的二次污染要得到有效控制。”徐海涛称,目前做的示范项目位于南京燕子矶小南化地块,紧邻长江,附近住宅小区也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因此修复要求高、时间短、社会意义重大,压力较大。项目执行的时间要求较紧,因此设备运行负荷要比平常大得多,设备的内构件都烧坏了好多次,都是连夜紧急更换抢修。另外,有一批土壤中的含水率较大,因此产生的废水的大大超出了正常运行所允许,团队人员紧急加装了废水缓冲处理装置。

“一项新的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会碰到一系列的问题,克服了这些难题才会走向成熟。”徐海涛称,这就像我们最初在研究有机污染场地土壤热脱附修复技术装备时,最开始于2011年从国外引进学习,到现如今的第三代产品,不仅处理污染土壤量翻一番,且能耗还降低了20%。

开发“医疗废物处置方舱”

参与武汉医疗垃圾焚烧

今年疫情影响最大的城市就是武汉,在大年三十的时候,研究院接到相关任务通知,要在之前“高原高寒地区灾害现场安置装备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及应用示范”项目攻关及2003 年“非典”医疗废物应急处置中积累的经验和解决疑难技术问题取得的成果基础上,结合船用焚烧炉的相关技术,紧急改造用于武汉医疗废物处置方舱。

“年三十接到任务通知,初八的时候,我们便研发改造好了产品。”徐海涛告诉记者,2020年2月15日,由生态环境部南京环科所张胜田带领13名队员组成驰援武汉医疗废物处置技术团队,携带医疗废物处置方舱、移动式医疗废物处置车和医疗废物应急焚烧装置共6套前往武汉支援医疗废物处理工作。当天下着大雪,团队所有成员冒雪连夜完成设备吊装和安装。在医疗废物处置一线坚守36天,全体队员零感染,分别在火神山医院、江夏区、黄陂区和新洲区医疗废物处置点共处置医疗废物50余吨。

徐海涛叹气说,由于出行审批手续等原因,没能去成武汉,真的是太遗憾了。作为科研人员,不仅希望能将成果带到前线,更希望自己也在“战疫”前线。

虽然未能同行,但徐海涛通过视频会议等远程方式,实时参与设施建设和运行等方式,为相关设施处理新型冠状病毒医疗垃圾高效运行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把前期研发、设计和现场运行的一系列成果,写了《新冠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应急焚烧处置70问》,并由中国环境集团出版,有力地指导了当前各地区新冠疫情防控工作。

目前,徐海涛带领着团队又开始了新的研究,该项目将扩大废物的处理范围,不仅仅包含医疗垃圾等。该项目将用于固定场景,他坦言说,虽然不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但对社会将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南报融媒体记者 陈伟明

南报融媒体编辑 何炳南

Baidu